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村里有变化的,不光是孙梅英。

    还有那些大姑娘和小媳妇们。

    以往都圈在家里,不能随便串门儿,不能跟外人说话儿,更不能出远门儿。尤其是年轻媳妇,被婆婆压制着,抬不起头来。可现在,每天去识字班认字儿,听余教员讲城里的事儿,眼界开阔了,心劲儿也高了,就连说话声音都响亮起来了。

    婆婆们察觉到了,却毫无办法。有工作队撑腰,谁也不敢冒头。那些阻挠进步的,都被称为老封建,在人前抬不起头来。

    族老们也是一声不吭,装着没看见。

    工作有了成效,江队长在总结中写道:“学习使人进步,只要坚持下去,农村的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

    可村民们的学习劲头,来得快去得也快。

    赶在秋后,地里没啥活儿了。

    可村民们闲不住,有上山打猎的,有进林子里拾秋的,有挖草药的,有砍柴禾的。尤其是拾秋,一年就这一茬,那山菇、木耳、板栗、核桃、山楂、松塔,捡回来就是宝,除了自家吃点,还可以晒干了,拿到集市上换东西换钱。

    毕竟,吃饭要紧,其他的可以缓一缓。

    男人们都忙着,姑娘和媳妇们也受了影响。在家里的催促下,纺纱得纺纱,织布得织布,还要做衣裳做鞋子,准备过冬。

    不到一个星期,来听课的就少了一半。

    余晓华很着急,找到江队长商量对策。

    “照这么下去,那些半大孩子也保不住要回家干活儿,哪还有人听课啊?”

    “是啊,得想想办法。”

    江队长召集村委员开会,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可姑娘和媳妇们却有顾虑,说家务活儿多,要洗衣做饭、带娃娃,不能天天来。

    田春华提了个建议:“那就带着娃娃、拿着针线活儿来听课,能学多少是多少,反正不做睁眼瞎。”

    一番员,又来了不少人。

    包括许凤莲和吕秀蓉那样的落后分子在内,都拿着针线活儿来了。可她们前面缺席,学起来很吃力,就扎在一起,交头接耳的,课堂秩序也不好。

    余晓华发现了新问题,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精力不集

    中,学习质量不高。

    她跟江队长说:“要不,咱们抓几个先进典型,带一下?同时,开展互帮互助,只要一个人学会了,就去教其他人……”

    江队长觉得这个办法好,立马实行起来。

    这一下,学习风气就变了。

    村民们争先恐后,摽起劲来。一见面不说别的,先考考认了几个字儿?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还有考算术的,把加加减减、乘法口诀都用上了。

    孙梅英自然是先进分子。

    只要有人来挑战,都打得落花流水,就连田春华都比不过。还有人开玩笑说:“梅英姐,余教员是不是给你开小灶了?”

    田小苗更是厉害,没有她不会的。小娃娃们都抢着跟她一起玩,就连杠子都追在屁股后面,喊着“小苗,小苗”。

    余教员在班里公开表扬。

    “田小苗年纪小,可认得字儿最多,还会举一反三,跟个小先生似的。孙梅英同学很刻苦,烧锅都不忘练字,是咱们学习的榜样……”

    听到表扬,孙梅英红着脸,很开心。

    田小苗有点惭愧。她是作弊,娘是真得用功,就连做梦都在背口诀儿。照这个劲头,念到高小毕业都没问题。

    她知道这场“扫盲”运轰轰烈烈,将持续十多年。

    办识字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办小学,甚至中学。现在是余教员和工作队的同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