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t;/p>
其实,早在汤和和陈恪还未回来的时候,老朱便已从锦衣卫口中知晓了发生于江南之地的事情。</p>
现在江南之地的百姓,口中只剩朱皇帝,指望着老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p>
根本不会再想三想四,背着朝廷支持那些所谓的张士诚余党。</p>
因而,老朱的心情才会大好。</p>
打下一地是容易,可若想让这地的民心归服,可就并非是那般容易的了。</p>
数十年没解决的事情,陈恪只去了几月便解决,老朱高兴也在情理范围之中。</p>
江南之地的事情汇报完,老朱遣走了汤和,直接问起了陈恪对江南之地将来的处置方式。</p>
早在前往江南之地,陈恪便已写好了折子。</p>
折子上面的内容很全面,纵观士农工商皆有涉及。</p>
既然是开通海上贸易,那江南之地作为第一道关口,就不能再把士放于首位。</p>
而是因掉个个才行,有了商,还得有工来制造产品。</p>
该大力提倡哪些产品,又该如何征税,这些都必须得有一个规划。</p>
大力发展商业的同时,反倒是对土地征税开始减免了。</p>
其实,若征商税的话,是远远要比土地税收征的多的。</p>
看过陈恪的折子,老朱问道:“这个税比之前少了些吧?”</p>
老朱勤政,在这些方面记的很是清楚。</p>
老朱询问,陈恪如实回道:“是少了些,不过更为繁杂,名目上也细化了许多,将来海贸若能兴起,会翻好几倍,只需这一地,便可养活整个大明了。”</p>
能够依托海上贸易的城市,往往会更发达的。</p>
“行吧,咱瞧瞧。”老朱道。</p>
毕竟是要颁布于天下的诏令,当然是要考虑好了,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发行了。</p>
紧接着,老朱又道:“这段时日控制了宝钞司对宝钞的印刷,你说的那个贬值倒还真控制住了。”</p>
市场问题,只要仔细观察,每天都会存在变化的。</p>
既控制住了那就行,只有陈恪所做的这一切有效果,老朱才会更支持陈恪所做的这些事情。</p>
“恭喜陛下。”陈恪眉开眼笑道。</p>
话说是恭喜老朱,实则也是在恭喜自己。</p>
之后,陈恪离开。</p>
在陈恪刚一离开,老朱便招了朱标。</p>
朱标虽常会顶撞老朱,但却也是真正与老朱一条心的人。</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