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有一位持剑神将,头生三目。剩下的都是盘溪而坐,两侧各八尊怒目神灵。
前方居中,有三人并坐,左侧是女神,背剑,一身蓝衣。右侧是一位分不清男女的红衣神像。
当中却是个神色懒洋洋的,颇为年轻,且极其慈祥的神像。
走出洞穴,刘清笑着与那老妇问道:“洞中供奉,晚辈真是第一次见。”
那老妇幽幽道:“那都是真神。”
人身山河之中,青龙懒洋洋开口:“她说的不错,是真神。”
继续往上便是山巅,石一座道观。
进门前,却有一座石碑,极其古老,怎么都要几千年时间了。是以古老篆法所写,大致就是谁人出了什么东西,用以修建何处,不过却有一句,此山别名三教山。
进入山门,刘清没忍住便笑了起来。
三处庙宇围出一个小院儿,最高处供奉三清神像的庙宇高一些。
右侧四阁,分别供奉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位美人。左侧分别是东西南北四大财神。
有位仙风道骨,头箍一字巾,黑色道袍随风摆动的道士笑着走来。
打了个道门稽首,笑道:“公子远来,所求何物啊?”
还不等刘清开口,这道士便指着右侧,笑道:“若是求姻缘,很灵验。”
刘清笑着摇头,那道士又指向左侧,开口道:“莫不是求财运亨通?”
刘清还是摇了摇头。
思量再三,还是迈步走上石阶,对着三清神像深深作揖,往一旁的功德箱投去一粒碎银。
起来转身便走,那位道士笑如桃花开,嘴里念道:“有求必应。”
刘清猛地转身,笑问道:“有佛有道,缺一书生?”
道士笑道:“缺一书生。”
刘清大笑着走出门户,一出道观,当即竭力御剑远去,南下千里之后才缓缓落地,已然一身冷汗。
天寿山那位道士玩味一笑,“跑的还真快。”
人身山河之中,青龙疑惑问道:“你跑啥?那只是遗留至今的古神庙宇而已,藏在洞穴之中,都不敢见天日。”
刘清没好气道:“我跑啥?石碑上面写着,此山名叫天寿山,别名三教山!三教山,懂不?和尚道士都有,就是没有书生,老子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我不跑?”
说着神色严肃起来,与青龙问道:“你所说的三目一族,与洞口那两尊,就是一族吧?”
青龙沉声道:“不光是三目神,几乎天庭高层都在了。高座那蓝衣女神,是水神,也应该是天外天下,最早的一拨剑客。还有一个是火神,但事迹不详,两场大战都未出现过。居中而坐的那人,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不过也大概猜得出吧?”
刘清沉默片刻,疑惑道:“这座天寿山,言下之意就是与天同寿,所供奉的那些古神却在山洞之中,会不会是儒释道三教合力镇压某个存在?可我也没感觉到什么怪异处啊?”
忽地一道声音响起,正是千里之外天寿山那位道士。
“年轻人,忘了跟你说一件事了。”
刘清一声娘咧!使出吃奶力气,拔腿就跑。
那处山巅之上,道士有些郁闷,走去功德箱取出一粒碎银,自言自语道:“这年轻人,跑个啥?贫道又不吃人,白白错过大机缘。”
所谓的大机缘,或许就是在山上开一间书院?
又南下千里,到了一出小河畔,再也感觉不到那道士存在了,刘清才把心放进肚子里。
没忍住就自言自语道:“这世上高人真多。”
又是一道声音传来,还是年轻人三个字。
猛地转头看去,却发现一个骑着诡异青色毛驴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