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血奋战,攻破了李家桥村公所。接着又在罗家坪与灌阳民团打了一仗,取得胜利。在进军灌阳县城的路上,他们被当地军阀包围了,苦战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数千瑶族义军死的死,伤的伤,被俘的被俘。

    周公甫和廖火生侥幸逃出重围,而他们手中,各自都有一世姓氏族长暗自托交的一节牛角,谁都没有告诉,谁都不知情。

    周公甫受伤了,廖火生护着周公甫,昼伏夜行,悄悄往南边流浪。

    沿途上,那一派肃杀凄惨的景象,令人心如刀绞:或有义军被斩首示众,悬颅树上;或有老弱瑶胞沿路乞讨,瘦骨嶙峋;或有饥寒交迫而逝者,饿殍惊心!

    当时,他们怕连累家庭,不敢贸然返回全州,只能辗转来到恭城。

    周公甫继续说道,你太爷爷和廖家豪的爷爷廖火生侥幸逃脱,与几位同乡义军一路走一路寻找千家峒。

    他们来到恭城县一个镇子,廖火生敲开了一户人家的大门。

    一位中年妇女探出头来:“什么事?”

    廖火生:“大嫂,打扰了,我们又冷又饿,能不能给点米饭充饥。”

    中年妇女很同情,但她犹豫不决,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唉,兵荒马乱的年头哪来的粮食哟,前边集市,可能会有人施舍米饭钱物。”

    这时,一位十岁左右的小孩突然从中年妇女的何如间探出个小脑袋,将手上捏着的糠粑粑递给周公甫。

    中年妇女连忙将小孩拽了回去,关上大门。

    周公甫将糠粑粑一分两半,与廖火生勉强充饥。

    廖火生搀扶着周公甫,跌跌撞撞走向不远处的集市,哪有什么人施舍米饭钱物!他们只好在集市旁的空地席地而坐。

    无奈的廖火生拿出唢呐,吹起《地老天荒永不忘》曲子。

    高亢清亮的唢呐声招来了一大群人人围观。

    席地而坐的周公甫强打精神,流着泪抱拳作揖:“各位父老乡亲,我等家乡受灾,流落贵地,又冷又饿,望各位乡亲大发慈悲,施舍一点钱粮。”

    周公甫哽咽地随廖火生的唢呐声唱起了《地老天荒永不忘》:

    千家峒哎千年的天堂,

    惨遭杀戮瑶家逃四方,

    饱受磨难千般苦,

    流浪的孩儿思故乡,

    望眼欲穿哭干泪,

    地老天荒永不忘。

    涓涓溪流奔大海,

    孤雁南飞痛断肠,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漂泊的游子想爹娘,

    千呼万唤心欲碎,

    地老天荒永不忘。

    围观的人群中不少人在叹息、抽泣。

    廖火生与另外一位瑶胞向大家鞠躬:“请各位乡亲修点阴功,帮帮我们吧。”

    黄昏时分,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可怜的瑶族兄弟竟然没有讨到一分钱。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终于有人匆匆地丢下几张纸币,又匆匆地跑开。

    这时有两张纸币被风刮落。周公甫扶着伤腿急忙弯腰捡起,当他再爬去追捡另一张时,眼前一黑,“噗通”跌倒在地,廖火生赶忙将他扶起躲雨。

    中年妇女开着门,看着不远处贫病交加的瑶胞,听着他们寻根思根的歌声,喃喃自语道:“我们都是瑶家人呀。”她泪眼汪汪走向周公甫他们,掏出一张纸币,可是她突然停下了。

    这时,突然冲来几个凶神恶煞的民团团丁:“就是他们,这几个闹事的千家峒瑶佬。打!”

    瑶民四下跑散,民团追打他们。

    廖火生扶着昏厥的周公甫,不知所措,眼看有两个团丁冲了过来。

    中年妇女向跟在她身后的儿子高叫:“小骨么,快,带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