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同目的的干扰。正是自己的守口如瓶,从来都没出过事。可就在1987年,自认为改革开放了,可以亮亮珍宝了。结果对村长这么悄悄一说,麻烦真的接踵而来:有人上门收购的,有人要欣赏欣赏的,有人动员自己交公的,有天晚上家里还差点儿遭贼了!

    干脆,自己从此一概否认,没有那节牛角,早就弄丢了!

    这次,宾教授真诚的道白和科学的阐述,的确是打动了自己,自己的内心深处却老是涌起一股无厘头的逆反心理。看着宾教授给儿子分析题目时流露出来的那份童心,自己的心彻底的动了。

    邓益光约宾教盛中和武尚哲次日再来家里,他让他们看牛角节。

    牛角节,终于见到了!

    那是一份传奇,那是一份秘密,那是一份惊喜!

    邓益光看着自己珍藏的这节牛角,向宾教授讲述了邓氏家族收藏牛角节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邓益光说,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到1959年,千家峒迁徙出来的邓姓族人在原来的平寨村定居了590年。平寨村的邓姓瑶族同胞经历了多次战乱,但他们一代代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着这节牛角。

    邓姓人到富川之初,最先落籍于龟石大峡谷大山中一个叫大塘坪的地方,他们搭建的村寨背靠金子岭,头枕九龙头,村名就叫平寨。

    平寨村坐落在富江边。1959年,国家建设龟石水库,平寨村从规划中的水库库区搬迁到现在的居住地,仍叫平寨村。水库建成后,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砖瓦房、富丽堂皇的石鼓大庙将被淹没,原来住在大庙里保管各种神器的神长邓瑞平没有了居所。

    此时的邓瑞平孑然一身,他妻子受不了清苦和贫寒,领着独生女儿离他而去。在搬迁中,石鼓大庙保管着的两只大木箱被打开了,里面的锡香炉、铜锣被族人瓜分了。邓瑞平悄悄收藏了一只小花袋,小花袋中装着一节牛角和一本族谱。

    1965年,邓瑞平病逝。邓益光在料理完伯父的后事后,意外地发现了那只小花袋,得到了祖传的牛角节和族谱,他不声不响地藏了起来。

    宾教授细细翻看邓氏族谱,里面有明确的记载:“明太祖洪武年间,由全州灌阳千家峒发迹到平乐府富川县,洪武二年(1369年)己酉,原籍经家考,居住平寨村。”

    面对牛角节,宾教授和武尚哲更是兴奋异常。他们仔细地边观看边测量:这节牛角长3.1厘米,上端直径4.7厘米,下端直径5.3厘米,中间有椭圆形孔,估计应当是一支成年牛角的第三节。牛角节下端的横切面上,依稀可以辨认出两条类似倒“V”形的刻痕,但看不清是字是符还是图,更猜不出表达什么意思。

    “益光,这节牛角最好能作一次鉴定。”宾教授诚恳地说道。

    “你怀疑不是真的?”

    “我认为是真的。不过科学的态度是要寻求科学的鉴定结论作依据。”

    “怎么鉴定?”

    “到北京用碳14方法鉴定。你和我们一起去吧?”

    “不,不,农活多着呢。我……相信宾教授,请你带到北京做鉴定吧。”邓益光很信任地将牛角节交给宾教授,“检验牛角的事就拜托宾教授了。”

    宾教授看着这节牛角,心中老是有个解不开的谜:牛角节的剖面刻着几条相连的、已非常模糊的花纹,表达着一种什么意思?难道真像世人传说的,十二节牛角的条纹组接起来,就是千家峒宝藏埋藏图?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