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转头问父亲:“我们盘家也应该有一节牛角呀?”
在一旁的盘公望表情复杂,不置可否,尴尬地点了点头又马上摇摇头:“……牛角节?我也不知道。”
盘公望看见宾教授正疑惑地注视着自己,赶忙岔开话题:“过去从这里到清风寨,都住着盘姓瑶民。你看,那座山就叫盘山,又叫盘人岗,那儿有好几处古窑址呢,我们过去看看?”
“今天是惊喜不断呀。去,我们快去看看古窑址。”宾教授小心翼翼地收好拓片和纸墨,“走!”
三人往回走了一个小时,来到盘人岗。
盘人岗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之间,竟有石砌的城墙!一段一段的,有些在岁月的消磨下已经风化倒塌。
在盘公望的指引下,果然可以依稀辨认出十二口龙窑窑址。细细观察,从取泥、剥坯、燃料供给到烧窑都能寻觅到一条龙生产窑品的痕迹。慢慢刨开表土,偶尔还可以找到小小的碗碟壶碎片,釉色有青、黑、绿色,还有玳瑁斑。
盘馨竹说,去年她在县博物馆还见到过早年出土的龙窑瓷器,瓷器上的印花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对称花纹为主。
宾教授边听边兴奋地刨挖收集着各色各样的带釉碎瓷片。突然,宾盛中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珍贵,珍贵呀。”
盘馨竹凑过去看,他手中拿着两件残缺的瓷器,一件似乎是灯台,上面赫然刻了个“周”字,显然,这是几百年前千家峒周姓人家打造的家用瓷器;
另一件更是令人欣喜若狂了!这是一只缺了一角的瓷碗,上面的字竟是“政和”。
宾盛中立即查阅随身携带的历史分年表,政和是北宋末年,1111年至1115年间。可以肯定,这至少是千家峒瑶族从北宋末年到元朝大德1300年这近两百年间使用的龙窑旧址。
回到盘馨竹家,宾教授相当激动,他打开行囊,取出拓片认真分析研究起来:“……槃……治道州桑木源……德九年……千家峒会……角截十二……”,能准确地猜出其中的意思吗?宾教授开始一字一句地琢磨了:“槃”,应当是指槃瓠;“治道州桑木源”,看来说的是当年槃瓠封官的治所是在一个叫桑木源的地方;这是第一层意思。“德九年”,应当是元朝大德九年;“千家峒会”,难道是指千家峒瑶民撤离前的一次重要会议?“角截十二”,此意相当明确,是说将一支号令全峒的牛角截为十二节。再后面,辨认不出字形的若干句,应当是表述将十二节牛角分交十二姓瑶民保管,相约五百年后重新相聚千家峒这一层意思了。
宾教授看着眼前的各色釉瓷片,不能不为槃瓠后代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他情不自禁地翻开《后汉书·南蛮传》:
槃瓠,古代传说为帝高辛氏之犬,其毛五色。帝募天下有难得戎吴将军之头者,妻以少女。槃瓠衔头来,帝以女配之。槃瓠负女入南山石室,为夫妇,子孙繁殖分布于西南各地……松语文学Www.songyuwenxue.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