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用极为鲜明清晰的节奏“空空——缝,空空——缝!”拍打着鼓点来到地坪中央,十六位男青年手中舞动着两尺多细长的“公鼓”,围着盘公望有节奏地拍打。姑娘们在盘馨竹的带领下,手执花巾翩翩起舞。盘馨竹还配合着长鼓舞的节奏,唱起了瑶族最活跃、最欢快的“吉冬诺”:

    盘王打猎饮马崖,(吉冬诺)

    山羊将他撞下崖,(吉冬诺诺)

    盘王归天泡桐下,

    儿女伤心哭山崖。

    砍来泡桐做长鼓,(吉冬诺)

    剥下羊皮绷长鼓。(吉冬诺诺)

    从此敲响长鼓能通天,

    告知盘王庇我福。

    天龙降降雨,(吉冬诺)

    瑶家得丰足。(吉冬诺诺)

    盘馨竹挥着花巾,唱着“吉冬诺”,红扑扑的小脸儿显得是那么的秀美,那么的动人。你看她那神态,哪里象是祭天祈祷,分明是在享受着自己民族千年文化的熏陶,是在向世人展示自己民族最光彩的形像。

    过了分龙节,趁着盘馨竹家还未开始插田,宾盛中想请盘馨竹带他去饮马崖寻找穿岩和石童子。盘馨竹当然乐意了,不过她得问问父亲。

    这时的盘公望心里是矛盾的。他要保守着祖先传下来的秘密,当然不想让外人过多了解自己。昨天宾教授的迷路,盘公望着实担心了一天。权衡再三,他还是答应自己和女儿一同带宾教授去饮马崖。

    备好干粮和越野装备,宾教授起了个大早,在盘公望父女的陪同下出发了。

    过了黑风坳,来到饮马崖边,盘馨竹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极为隐蔽的穿岩。他们穿过穿岩,涉过小溪,来到了饮马崖下的石童子旁。

    “石童子”是一条耸立于树丛之中的巨大石柱,高三丈多,围抱约四丈,酷似一童子面西而立。石童子左右各有一扇门,一大一小,又称两扇门。石童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部份地层下沉时突兀形成的独立断壁,经多年的风化、土层剥落才成了如此奇特的石柱。

    宾教授就在石童子附近考察,细心的他在一处树丛遮盖的峭壁边,发现了一块残缺的过山榜。过山榜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十八个字:“……槃……治道州桑木源……德九年……千家峒会……角截十二……”。

    盯着这时断时续、意思不很连贯的十八个字,宾教授的表情如同是完全被尘封了一般,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盘馨竹没有注意到呆呆盯着过山榜的宾教授,她好奇地问道:“咦,这‘槃’字和我们姓盘的盘有什么不同?”见宾教授没有回答,她摇了摇他,“宾教授,我问你哪!”

    宾教授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哦,你是问这‘槃’字?”他看着求知欲很强的盘馨竹,边在地上写画边解释道,“如今‘槃’与‘盤’已简化为‘盘’字,通用了。盤是姓盘的盘,槃是指盛东西的浅盆子。为什么瑶族先祖槃瓠不是用姓盤的盤呢?根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相传‘高辛氏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之瓠中,复之以槃,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槃瓠。’馨竹,你是高中生,学过古文,能听懂吗?”

    “懂呀。后来呢?”

    “后来槃瓠变成神犬,诛杀鬼戎吴将军,立了大功,娶了三公主。他被封赏到千家峒,和三公主生下六男六女,成为十二姓瑶族的祖先。”

    解释完,宾教授取出随身携带的墨汁和宣纸,细心地为过山榜拓片。他不由自主地指着“角截十二”这几个字说:“好几个地方的瑶族同胞提起过,看来传说中十二姓瑶民为避元兵杀戮,撤离千家峒时将号令全峒的一支白牛角锯成十二节,让每姓收藏一节,相约五百年后再相聚的事,确实存在啊。”

    盘馨竹听说后当然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