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关镇暂时无事可做的萧为剑,决定启程返回青山镇,等至少三个月以后再来考察。
萧为剑雇了一辆豪华的马车,悠然踏上了归程。
回青山的路,长达数千里,而且是独自上路,所萧为剑必须好好规划一下旅程,不然会无聊死。
萧为剑看了一眼规划的路线,发现要路过不少门派,包括几个属于三十六大派的门派。
这是宣传北关镇的好机会,萧为剑显然不会放过。
于是,萧为剑让侯前锋先一一给这些门派投上拜帖,预先告知萧为剑即将登门拜访一事。
这些事情做完,萧为剑带上几个随从,便上路了。
萧为剑带的私人行李很少,一把明月剑,一本《三国演义》,一本《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还是上次武世家赠送的那一本。
路过镇子,萧为剑可以下车吃吃饭,让随从喂饱马,然后走动一番,放松一下。
但是西部的镇子人丁远远不如中原兴旺,所以,前半程“纯赶路”的时间很长。
经历了去明月岛途中的百无聊赖,萧为剑这次算是有了经验。
把《三国演义》拿出来,慢慢的翻几章,虽然着《三国演义》看了好多遍,但时隔几年重新翻开,看起来还是很爽。
尤其是到了诸葛亮出场之后,萧为剑还没有看到那儿,就已经感觉很爽了。
虽然开头刘备被曹操辇的到处乱串,有点虐,但萧为剑很清楚,只要诸葛亮一出来,就爽了。
萧为剑小心翼翼的慢慢翻着《三国演义》,既有点期待诸葛亮的出场,又盼望着诸葛亮晚点出场。
这很矛盾。
《三国演义》六十万字出头,实在是太短了,萧为剑不禁再一次抱怨起罗贯中来…
可惜,这个罗贯中神神秘秘的,不知道是何方人士,不然萧为剑可以考虑去拜见一下这个神奇的人物。
翻了几章《三国演义》之后,萧为剑实在是舍不得再往下看了,于是拿出了《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萧为剑小时候就听先生讲过,在戍边师那会儿,当了第七营统领之后,也经常拿出来翻翻。
这本兵书的好处是,每次翻开,总有些新的感悟。
萧为剑越是看这本书,就越是觉得这本书并不是写如何打仗的。
《孙子兵法》讲究的是尽量不要打,而一旦下定决心打,一鼓而下。
这本书,讲的更多的是“如何制胜”,而不是“如何打仗”。
反正有的是时间,萧为剑慢慢的开始品味这本旷世奇书。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最经典的的“五事七计”再次吸引了萧为剑的注意。
五事:
“道、天、地、将、法。”
七计:
“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
此前看《孙子兵法》看的最多的篇章便是这《计篇》,因为它在最前面。
萧为剑现在已经是打过仗的人了,而且还带兵打过仗。
所以,这次翻开兵书,萧为剑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把孙子兵法里面的内容,和自己在戍边师的经历逐一做个对比。
萧为剑不禁为这个想法感到非常兴奋。
首先是五事的逐一对照。
“道”显然是君主的道德、领导力。
这第一条,就把萧为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