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否则就得走人。”老师丙继续做思考状,“美国人也没有抱怨啊!”

    “我们照搬发达国家的政策,可是没有考虑我们有没有同样的软硬件。”老师甲侃侃而谈:“欧美名校一般都有几百年上百年积累,平台和硬件比咱们好太多了!还有,全世界最好的人才都愿意去欧美,就像放了姜平鸽子的那位,宁愿去美国做博后,都不要我们的讲师位置。说白了,还是咱们底子太薄,人才和技术积累都不够。”

    老师丙若有所思地说:“化学系已经好几年没出院士了,有点急躁也在所难免。”

    “也不能这么说!咱们学院倒是院士一大把,最近十年每次增选都有,但咱们的青千考核要求,不也一样高吗?”张博终于按捺不住,加入了团战。

    姜平是我国的第一批青千,一五年底是他们最终的考核期限。“三年一考评,五年非升即走”,青千们五年的科研成果,除了要通过严格的国际评审,还得通过学校的考核,才算过关,才能拿到正式职位。

    但是这个聘用制政策到底该怎么执行,会不会真有青千因为过不了考核而被辞退,现在都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考核不达标被辞退,那么,姜平的住房,茜茜在附小的上学资格,杨梅的工作,会不会也被取消,现在还不得而知。其实这也不能怪校领导,这种用人制度在国内是个新鲜事物,会不会水土不服,都还有待验证。

    大家对姜平的事情议论纷纷,关山默默听着。窗外碧空如洗,草木葱荣,会议室空调强劲,同事们温文有礼,领导们妥帖得体,好像没什么可让人抱怨的。可是小提琴声和隐约的缀泣声交织在一起,让关山有点莫名的胸闷。

    考评结果宣布完之后,江院士又开始了他每次开会必说的话题,“……事情是永远干不完的。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吃饭,按时睡觉,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体检一定要去,别仗着年轻就不注意身体,不要像彭敏章那样……”

    “上星期,燕京有两个青千病逝,你们都听说了?一个三十九,另一个才三十五。上有老下有小的,你要是出个什么事,家里怎么过?一定要注意身体,劳逸结合……”

    开完会已经四点半了,关山和张博跟着散会的人流,往前出口走。江院士一边打电话,一边收拾桌上的东西,他面前有保温杯、笔记本电脑、两本厚书和厚厚一大摞打印材料。

    关山上前两步,想想又停住了脚。按说应该去帮老爷子一把,可又不知道院长下一步的计划。正在踌躇,张博几个大跨步,抱起打印材料和厚书,冲着江院士咧嘴一笑,扭头和关山并肩往外走。

    江继川跟着后面,等他挂了电话,张博转过身问,“江老师,回办公室吗?”

    江继川笑眯眯地说:“是啊,”他向关山轻轻颔首,上下打量了一番张博,皱着眉头问:“又去踢球啦?腿上青了一大块。”

    张博满不在意地说:“没事,跟上次不是一条腿。您不知道,地球物理的那帮小子,下脚特别狠。”

    江院士拧眉,“那你躲着点啊!”

    “哎呀!没事的,踢球吗,身体对抗免不了的。”

    见他们几个出了会议室,杨光明教授从高温超导泰斗骆院士等人身边走开,紧走几步赶上江院士。“江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想请您指导一下我们组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杨光明也是粒子物理的教授,四十左右的模样,身材高大,体型消瘦,为了迁就江老师,他微弯着腰。江院士笑容满面,“小杨,你们组做得很出色啊!今年两篇PRL了?我现在就有空……”杨光明满脸笑意,“那太好了!听说张博的那篇PRL被接受了?不简单呐!”

    关山稍微犹豫了一下,没跟着他们回办公室,他冲着那几个人点点头,转身回了家。也不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