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暑假如期而至,有远见的同学可以选择参加暑期夏令营,这个需要推荐,可以为考研、保研暖场、预热,各个学校、科研院所都很重视;或者到学校或培训机构参加教育实践,拉开教师生涯的序幕,为求职做准备。当大桓只是一个懵懂的小年轻,行事总比别人慢半拍,终于有了目标——考研。父亲知道这个消息,稍感欣慰,他不在乎你考什么,读完研究生,再谋发展,争取进高校,这是父亲给大桓制定的人生目标。

    大桓母亲的一位叔伯兄弟,邻村的,当初念了个师专,在外地一个初中教书,工作也不太顺心,就很用功地读书考研。第一次考上了,学校不肯放人,后来托人找关系,学校松了口,要教满三年。第三年,这位堂舅考上了兰州大学化学系的研究生,后来,又跟着北方名校的院士读博士。毕业后在上海某知名大学任教,生活压力太大,就跳槽去了江浙的一所一本院校,现在是博导、教授,名利双收,让人好不艳羡。同为读书人,父亲跟这位妻弟的关系不错,很了解他的发家史。父亲认为,大桓智商不会差,上的大学就比堂舅好的多,只要肯用功,未尝不能依样画葫芦,虽然很难比肩前人,但进个普通高校当老师,已经是这种家庭出来的最好选择。

    儿子的现状,比如严重的网瘾,父亲并不是很知情,但学习不佳的窘状是掩饰不了的,没有奖学金、没有入党、没有重要的奖励,正常发展,找工作,当高中老师。当了一辈子老师,父亲告诫儿子,头十年一定要成为骨干,计划生育又会造成一波生源锐减的潮流,混得很边缘,后果会很严重。父亲希望大桓是个上进的人,最好能顺顺利利的,都跟着省心。

    大桓去了田阮家,他父母都在,但他没有放假。田阮的母亲跟大桓聊天,当大桓提到要考研究生,她就对大桓三兄妹赞不绝口,连小妹都在县城上高中。说到田阮就有些黯然,他和他的大姐上小学时也是数一数二的成绩,越往上走就越趋于平庸,农村孩子的天花板来得特别快。说到大桓的爷爷,他母亲就说老人太脏了,难得你父母尽心招呼这么多年,这一去就少了个负担。大桓眼睛红红的,“可惜爷爷没享什么福”(这就是吹牛皮了,将来一定会兴旺发达,让老人享福吗?)。然后就谈到大桓的父亲,太瘦了,脱略不成人形。

    大桓只在家待了几天,就回到学校。中文系考研的参考书目特别多,不可能全部买,图书馆阅览室开放时间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拿了老卢和阳一的图书证,去图书馆文科借书处分批拿出了十五本书,并非一一对应,大多是专题论文,翻一下提高自己学科的厚度,短期内收效甚微。主干科目《中国文学史》,收集了两个版本:游国恩领衔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虽是经典,但意识形态浓,总是采用阶级分析法,跟现在的潮流不太符合,对于当下文学史的学习不太适合,这套书在旧书摊上十多块钱一套,挺便宜的;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文系通行的教材,四大本,因为品相好,旧书摊的老板按定价五折出售,内容太多了,一本都还没翻完,看到尾就忘了头,有些部分有博而寡要或定义不明的缺憾。

    作为理科学生要转为文学专业研究,有明显的短板,缺乏专业语境的论述训练,大桓的文风,文学性是够了,但不切要旨;再者缺乏熟读大量文学作品的支撑,虽然也看了些作品,但心有旁鹜,既要完成繁重的化学专业学习,又要上网打游戏,目标制订得有些晚。一些考研论坛上提到,报考学校学生的笔记很重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授课老师往往是出题老师,出题范围在笔记之内是大概率事件。上哪去弄笔记了,没有门路,网上找也很困难,就算花了钱,也未必搞得到。大桓还是用他的笨办法,为了强化记忆,抄书。

    大桓比较喜欢古代文学,分段的话,应该喜欢明清,特别是小说,只是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