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对李岩的欣赏,不代表就要对李岩网开一面,恰恰相反,更要以消灭李岩作为最终极的目标,正如同跟当初皇太极对袁崇焕也很欣赏,但最终还是以离间计,借崇祯之手间接干掉了袁崇焕。多尔衮等人所利用的,依旧是最古老、却有效的离间计,一如当初对付在战场上不能取胜的袁崇焕,只是目标不一样,变成了李岩。
于是,大明的官场上,流传者一个说法,那就是琼国公李岩之所以自甘偏居琼州,那是因为李岩在遥远的琼州,这个别人很难发现角落里,在偷偷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图谋造反。并且,还有了一个相当详细的计划,那就是北方的满清假装发动对大明的进攻。大明为了抵抗满清大军,自然只能抽调功勋最卓著的琼国公李岩率军北上抵抗。大军在握,陈桥兵变的故事也就不远了。
远在广州的大明朝廷果然是如临大敌。自古以来,对武将的防范都是远远超过文官的,这在文官制度的大宋与大明更是做到了极致,即使一个九品的文官也能对二三品的武将呼来喝去,就是朝廷极力打压武将的一个显著表现。
以大明次辅丁魁楚为首的反李岩派原本就对李岩抱有强烈的敌意,只因为李岩限制了他重新夺回广东大权的意图,让自己只能当一个类似看客的次辅角色。丁魁楚虽然政治水平不行,但阴谋诡计方面确实丝毫不逊于人。
在琼州李岩的地盘上,丁魁楚很识相的伏下了自己的身段,即使面对李岩有时候的侮辱也是唾面自干,让李岩根本就找不到对付他的借口。为了不刺激朱慈烺,也只能放过丁魁楚,免得朱慈烺、甚至傅冠等人有兔死狐悲之感。
通过这几年的相处,丁魁楚已经熟悉了朱慈烺的性格。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朱慈烺的性格其实极像崇祯,性格刚硬,不听人言,还自视甚高,不知变通。这样的人,作为普通人甚至是御史台的大臣还行,但若是成为皇帝,那就十分不恰当了。毕竟,世间事不是非黑即白,作为人君不仅要明辨是非,更多的时候却是在和稀泥以求得一种平衡,比如北宋的仁宗,一辈子都在和稀泥。作为一名合格的帝王,往往是裁判,而不是运动员,然而崇祯却想要一心当明主,事事想要亲为,放弃了裁判的超然地位,反而将大明带入了深渊。
朱慈烺其实也是这样的性格。在朱慈烺之前的大明皇帝,即使是肥胖如猪的弘光皇帝朱由崧,也举行过廷议。但朱慈烺由于缺乏施政经验,更是父皇吊死煤山的刺激,自己在民间担惊受怕的经历,让他内心对理政有一种惊惧的心理。担心会重蹈自己父皇的覆辙,因此干脆以学习的名义主动放权,然而,这并不是朱慈烺真正的想要躲在朝廷的背后,无为而治,而是一直在窥探着。
直到二十岁那年,娶了黄道周的孙女,并且有了自己的皇子。在大明人看来,就是一个完全的成年人了。作为君主,自然就有了完全掌握实权的理论基础。
随后,李岩光复广州,且在李岩的建设下,广州的城防看似牢不可破,让朱慈烺的内心也少了一丝忐忑,多了一分自信,有了参与朝政的心思。毕竟,一个君主,长期无所事事,与傀儡何异?还如何能够振兴大明,为父皇报仇?傅冠、李岩等人再能干,也是朱家的臣子,怎么可能会有自己这个大明的主人那般对国家事更加上心?
这时候,丁魁楚明锐的察觉到了朱慈烺的心思,心里开始活络起来。在内阁,丁魁楚表面上是仅次于傅冠的内阁次辅,但实际上,上面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傅冠,下面有觊觎自己次辅之位的杨廷麟,外面还有如狼似虎的李岩,让丁魁楚其实成了无所事事的夹心饼干,处境极为尴尬。
但是,若能迎合皇帝的心思,将皇帝引入廷议,势必会削减傅冠的权利;与此同时,是自己给了皇帝实际处理朝政的权利,想必皇帝也会对自己另眼相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