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烧制红砖的工艺要比烧青砖简单好几道,只不过红砖墙的颜色对于大宋国来说却是违制的。只有那些士大夫阶层才允许使用朱门红墙来修建家宅,况且李岘还是用红砖来修建工坊。有些应该遵守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人在行事时部得要有些规矩不是。所以当诺大的厂房被涂了一层白灰后,就显得很有一些后世的工厂气息。

    秦州清水县冶铁堡的李氏铁工坊与大宋朝一般的治铁坊最大的不同是隔着十几里地就能远远望见那两座高达十多丈,在冒着白烟的巨大烟筒。这是李氏冶铁坊的特征,大宋国其他地方的炼铁高炉虽然也有烟筒,但绝没有这般高大。若要修建这么一座烟筒的成本,足以新建十几座规模不小的冶铁高炉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道理谁都懂得,但是却是绝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的。

    自汉武帝时代实行盐铁官营以后,中国的冶铁高炉形制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改进,官营冶铁坊犹如后世某高时代的国企一样,从来就不思进取,而且还把工匠们的创造力慢慢给抹杀掉了。

    李岘能够开办私营冶铁坊,这得要感谢王安石的元丰变法和蔡京,蔡京在政和初年把铁酒茶马等的官营限制给取消了,允许开办私营作坊从事到这些行业中来,李岘才能顺利地开办起了冶铁作坊。

    只不过宋代官方对于私营冶铁作坊收取的税赋实在是太重了,竟然要收取三成的产出,这让绝大多数私营治铁坊都处于亏损的境地,若不是李岘拥有一些后世的知识,对于整个生产工艺进行了大的改进,他的几处冶铁工坊也是开办不下去。

    由于是夏收时节,生产机器零件的车间都已经停工放假,但是制造武器和盔甲的车间里却一直在坚持生产,并没有停产。刘法和刘仲武两个老货当年把秦凤和熙河两路的将作坊都扔给了李岘代管,李岘干脆将两座兵器作坊合并,就安置在了自家冶铁工坊的下游位置。

    兵器作坊里的匠人们正在劳作,从车间里传出叮当作响的打铁声似乎显得与这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却又让人感到新奇。在这还处于半手工制作的时代,兵器作坊里从事劳作的工匠数量实际上要远比机器要多得多。

    生产所用的钢条、钢板等原料实际上在铁坊里已经被锻造好了,但在武器制作工坊里还需要进行重新加热,再锻造成型。粗坯的锻造过程是在机器上完成的,但是精细的锻打、修正、淬火和打磨等工序还是需要依靠手工制作来完成。

    “这座工坊里最重要的设备就是这台轧钢机和这十几台水力锻造机、机床,正是这些机器使得工坊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倍,这座只有不到一千工匠的将作坊每年所制造出来的兵器、盔甲和弓弩等数量,甚至比原来汴梁城内两大军器监将近一万名工匠所制作的还要多,足以供应目前西北各军的装备和消耗。”李岘带着张灏来到工坊内唯一的一台水力轧机前面,指着同时能够轧制五根钢条的五辊轧机简单地介绍着,“人类的进步实际上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进步,当这些机械的生产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仅仅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就足以养活数十人的生活。”

    张灏附下身,用铁钳夹起一根刚刚锻制出来的钢条放到铁砧上仔细地检视了一遍,又拿起一柄小铁锤在钢条上面敲打了一通,然后叹息了一声:“通体均匀,都是上好的精钢,属下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但是有些道理还是懂得的。是否也可以这么认为,当这些机器生产在普遍应用之后,就可以避免百姓们再遭受饥馑的生活?”

    “这是自然,若是机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便是普通人,也能生活得比现在的一般地主之家还要好。”李岘理所当然地说道,这个年代的地主们,大部分还是舍不得天天吃肉的,也要隔几天才开一回荤。除了出门见客,不少的官员和地主们也常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