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灏是个非常有实践精神的读书人,与大宋国那些读书把脑筋读坏了,开始推崇所谓道学精神的腐儒们有很大不同。所以在自己培养的学生们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之前,李岘准备把自己的基业交由他来打理。

    于是,作为河东路招抚副使的张灏就成了新的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使。

    在凤州南面的长举码头与前往成都府任职的新任川峡四路制置使赵隆分别后,李岘准备抽出两个月的时间,好好的指点张灏一番治理地方的技巧。

    民以食为天,如何打理好一个农庄或是军垦屯田营是张灏最先需要学习的,这当然需要从最基本的农耕开始学起。“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虽然说的是贵族们在军事上的眼光短浅,但是儒家不事生产,确实是影响整个华夏文明生产力进步的一大因素。

    李岘现在身为陕西东路兼河东路兵马都统制,现在也算是个说话有一定份量的大人物了,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能够影响到东宫太子府所发出的决策。所以他准备从现在开始,就要逐渐改掉这天下读书人身上的这些坏毛病。

    天水县李家庄园田地里的麦子长势很好,不是一般的好,几乎个个穗大粒圆,颗粒饱满。将近芒种,麦穗已经金黄,快到了准备收割的时节。

    站在地头,李岘随意地挑了两颗麦穗,放在手心里搓了几下,然后吹了几口气,掌心里就只剩下数十粒长条状的麦粒。张灏也学着李岘的样子做了一遍,然后仔细地检视着手里的麦粒。

    “这麦子粒大饱满,只怕一亩地的产量能够到了四石吧?”张灏并非毫无见识,他听说过最好的田地一亩能打三、四担小麦,于是就猜测道。

    “呵呵……”李岘笑着看向张灏,“这是专门的育种地,每亩都是精耕细作,施肥和管理花费的人工都是大田的数倍,秋季还会休耕一季,如果产量不能达到六担以上,就基本上是白干。这农牧水利是民生的根本,而这种子优选却是种地之前的第一要务。随着大量铁制农具的运用,对于农业生产的好处显而易见,尤其是大量修筑的水坝水渠,让农田由旱地变成水田,会让粮食的出产增加两到三倍。筑坝修渠,兴修水利,耗费的人工巨大,必需由官方出面来组织才能施行。作为官府,每年组织地方、修建水利设施才是第一件要干的正事,其他的都要排在后面。”他在给张灏仔细地解释着,“陇右和关中的大部分地方实际上每年可以收获两季,秋天种小麦,夏天种糜子和谷子,但却要保持一定的牧草种植数量,需要喂养大量的牲畜,不要小看农家喂养家畜,否则无从积攒足够的肥料,地力会逐年衰退。”

    张灏跟在李岘的身后在田野里转了一大圈,最后来到了庄园和工坊。

    每一个李氏庄园必然会建在河岸边上,一侧的河流上必然会修筑起一道规模不小的蓄水河坝。从河坝的两侧,会引出几道干渠,沿着山势,蜿蜒着向荒野上蔓延出去。在渠道的两道大闸门之后,一定会修建有长长的引水涵洞,在这些涵洞的上方,就是地坊的厂房。厂房之内,各种各样的机械在十几座水轮机的牵引下连续地运转着,发出初级工业化时代特有的巨大噪音。

    这些机械还是主要以木制机械为主,但是旋转和传动机构已经渐渐被铁制零件所代替。这个年代,工坊里的生产还是以纺织业和粮食加工业为主。

    总体来说,李氏庄园就是围绕着这么一个初级的农产品加工和纺织工坊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即便如此,机器化工业生产的高效率也为李家的庄园创造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最近几年,这种生产方式也开始在陇右和兴元府渐渐推广开来。

    这使得陇右地区逐渐在朝着大宋国内的纺织品生产中心方向在演变着,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影响,陇右地区所生产的细棉布和各种毛呢布在十几年内,就会在国内的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