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刘江率部跟着王襄、杨可世回到邓州,来不及休整,就到杨可世的军衙里仔细商讨王襄在京西南路和荆襄一带所招募的四万多义勇的整编和训练问题。原来杨可世手里缺少军械,这些部队的训练大多以木刀木枪来代替,现在李岘派他们运来了将近三万件武器,另外还有五千套轻锁子甲。杨可世肯定是先济着自己手下的将近一万的骑兵部队先换装,再把换下来的武器和甲衣交由这些杂牌部队使用。

    王襄、南道副总管高公纯和杨可世一起在邓州城外修建的军营很大气,诺大的军营足以容纳五万人马吃住和训练。

    这会议王襄和高公纯也参与了进来。

    虽然邓州的训练条件很完善,不过刘江、李崎和赵庄三人还是建议王襄将大营移至襄阳,另外调一部分兵马到江陵训练成水军。宋代时的云梦泽虽然已经退化,不过荆湖路依然是沼泽湖泊纵横,其间交通,还是以水路为主,如果想要彻底控制荆襄,整编和训练水军是十分必要的。

    问题是荆湖路人口稀少,反倒是中原地区因为地处平原,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刘江看着地图,眯着眼说道:“需要动员民众大量南迁。”

    王襄摇了摇头:“你当我不想啊,移民的安置是件大事。”

    高公纯道:“我们现在招募义勇,训练军队不就是为了保住京南么?”

    王襄长叹了一口气:“若是在金人南下时能保住南阳,咱们还费这个心思干啥?问题是真的打不过啊,把这些人拼光了也是守不住南阳。”

    高公纯看向杨可世,只听杨可世说道:“你不用看我,我这手上的骑兵,只有六千多是合格的骑军,能与金人一对一的硬干,其余的也只是骑着马的步军。若是金军不多,倒是可以守住南阳。问题是他们人多,实在也是顶不住,这些新招募的义勇没个两、三年的训练,到了战场上就是一群乌合,拿来守城还行。”

    高公纯说道:“老夫对于坐官已经没了什么念想,只是不忍心看着这社稷倾覆,黎民在战乱中病饿流离,能保得一方平安,老夫也算是尽心尽责了。”

    刘江开口说道:“战争时期,所谓的仁慈可要不得,老师尝说过,如果我们不动员民众迁移,那么金人就会掳其北返,徒给金国增加人口和出产罢了。”

    高公纯怒道:“哼,能说出这话来,就是奸恶之辈!”

    王襄眼看着场面就要争执起来,连忙起身打断了两人的对话:“看来如果金人再次南侵,这南阳是保不住了,大家还需早做准备,坚守襄阳。至于动员民众迁移之事,以自愿为主,决不可强迫。至于如何整编南阳军,你们现在有没有什么想法?”

    “有,选其精壮者为战兵,以训练为主,而淘汰弱者为辅兵,以筑城屯田为主。楚地土地丰沃,水里充足,每年可收获两到三季,尽可能地以军屯来保障供给。勘乱之时,地方赋税收入很不稳定,不可过高指望。关于京西路移民安置,属下也建议以军屯的方式进行安置。”刘江说道。

    “你们这是在学魏武啊,不过眼下也就只有这个法子比较可行了。”王襄叹惜了一声,算是最后定下了结论。

    在应天府这边,太上皇诏谕天下,算是公开认可了康王“暂时代理皇位”的合法性,不过他还要求康王在即位后迅速迁都长安,这就有些令康王犹疑不定了。新复任的宰相之一的李纲是坚决主张迁都长安,并兴兵北伐的主要人物,但汪伯彦和黄潜善等却是惧怕长安方面西军的势力庞大,唯恐官家对局势失去控制,力主迁都金陵。

    两派人物在朝堂互相争吵,争执不下,而且战和不定,官家就一直呆在应天府,即不肯还都汴梁,也不肯迁都长安,就这么一直耽搁了下去。

    就在南京这边一帮君臣在处心积虑,挖空心思相怎么消弱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