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继兴和手下人分乘两条大船,沿着江淮运河一路北上。十七艘大船抛弃一切武装,作为彻头彻尾的漕船,在十三艘战船的护航下,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和物资运送到淮阴去。

    新上任的监江淮运河都尉李刻璜负责此次的护航任务,他麾下有十二艘是仅能载五十人的战船,他座下的旗舰却是一艘载重达四百石、能安置两百名水兵、全副武装的大舰。

    张继兴对李刻璜早就有所耳闻,知道他原先是姨母的家令,又有大才,从一开始便存了刻意的拉拢之心。

    李刻璜此人虽然有些恃才傲物、脾气古怪,但是心思也是活络的。他看得分明,别的不谈,但是这南国的半壁江山,迟早是要姓张的。张继兴登上至尊宝座,想来也是时间问题。

    他当过张继兴姨母的家令,又由其推荐出仕,这么好的资源不好好利用,岂不是白瞎了?张大雍终究有了年纪,等当上皇帝,能在在位之年内统一天下已经是不易,只怕没有精力放到海外了。

    但是张继兴不同,等到他在位时,正值春秋鼎盛、锐意进取之时,也只有和他合作,才能完成他李刻璜驰骋海疆,扩土于彼岸的宿愿!

    船队夜间停泊于高邮湖之时,李刻璜秘密地乘坐船登上了张继兴所在的大船,与之密谈。

    他算是有被而来,怀中揣了一份海图,上面粗略地描绘了广州、江州、扬州、淮州、乃至于燕人治下的青徐二州的海岸轮廓,甚至还有几条朱笔描出的航线,把沿岸的港口联系起来。

    “这里是番禺,广州的治所。”李刻璜一指点向正南部的一处港湾,然后手指画线,将其和西南角的一处地方联系了起来,“这里是龙编,交州的治所,它的旁边有一条入海的河。”

    张大雍目前所能牢牢掌握在手里的,也只有淮、扬、荆、湘、江、广六州而已。蜀地属于叛乱,又向敌国称臣,性质十分恶劣,必然要派人前去平叛。

    而交州、宁州,本来就有一点羁縻性质。交州其实还好,汉末两晋之际,迁徙过去了大量的汉人移民,多数交州人在文化和民族认同上还是倾向于汉人正统的。

    只是当地的汉族官吏,往往趁内地政权发生动乱时,勾结当地土人发生叛乱。但内地的动荡一结束,大军一开到,他们又竖起白旗,乖乖当顺民。

    宁州则不然,这里地处偏远,又多山林,交通不便,各族林立。宁州之地纳入版图,要追溯到季汉诸葛丞相平定南中之事,距今不过一百多年,王化未行。

    爨氏名义上是宁州之主,实际上不过是各族中最大的一支。桓玄篡位时,宁州因为消息闭塞,仍使用晋朝年号,如今蜀地叛乱,宁州更是和朝廷没有了往来。

    李刻璜告诉张继兴:“以往朝廷对交州控制不强,不过是因为交州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已,实际上那地方甚至还比蜀地要好管一点。张司马请看,如果依靠海路,那么朝廷对扬、江的东南部、广州、交州的直接控制当大大增强。

    “这几个地方都是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形成了比较封闭的地理单元,因此能够形成割据,脱离朝廷的掌控。如果我们能在河流的入海口附近设立港口,在以此为据点,溯河流而上进行经营,迁入移民,推行丞相大人的土地政策,那么最多十年,这些地方都可以彻底归心。”

    他看着张继兴陷入思索,便唯恐自己的话还不够有吸引力,于是更添了一把火:“交州这个地方,水热条件非常好,种稻的话能一年三熟,当地人食之不尽,却可以通过海路运往内地。”

    张继兴缓缓开口道:“李都尉今日确实是让继兴大开眼界!原本在我的印象当中,这些地方不过是些布满瘴气的化外之地,经过李都尉的讲解,才知道是各有各的精彩!”

    但是他旋即道:“若是此时天下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