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飞是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世代景仰;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岳飞又是一座精忠报国的丰碑,四海传颂……
八00多年过去了,岳飞之死引来了无数的争议,李亚平在他的新著《帝国政界往事》一书中,对岳飞之死重新进行了个性化解读——
公元117年,岳飞4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用现代语言描述,大约相当于帝国首都留守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属部队的团职军官。
15年后,公元114年初,岳飞被杀死在帝国临时首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时年9岁。
死前,他刚刚被解除帝国最大一支部队的统帅职务不久,时任枢密副使。
说岳飞必须死,并不意味着赵构与秦桧合谋冤杀岳飞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寒心的一桩罪行。
岳飞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他的故事,成为后代中国许多民间传奇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惟一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武士,大概只有一位三国时代的关羽。如果说在武艺高强、忠肝义胆上两人不相上下的话,在文化素养上,岳飞可能就要高出一筹了。
今天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里,那一幅“还我河山”,据说就是出自岳飞的手笔。那四个字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功底和代表的意思,让人觉得只有岳飞才配得上写它。而那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词,人们也普遍愿意相信是岳飞所填。
八00年后,在面临国破家亡的岁月里,许多中国青年就是吟唱着这首词,走上抗击日寇的战场的。
直到今天,它仍然会在许多场合,让那些具有正直信念的人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在南宋初年的“中兴四将”里,岳飞出身农家,年纪最轻,资历最浅。
他比张俊17岁,比刘光世和韩世忠14岁。
119年,就是建炎三年,平定护卫亲军叛乱时,韩世忠与张俊已经官拜节度使,岳飞则是正七品的东京留守司统制。
而且,张俊还曾经是岳飞的老领导,多次重用、提拔、奖励过岳飞。
刘光世则是将门之后,其家世背景、资历和经历都是岳飞所不能比拟的。
绍兴六年,即公元117年时,八年左右时间,岳飞已经官拜太尉,担任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太尉是宋代武将的最高头衔,宣抚使则是仅次于宰相的执政级实职差事,一般情况下,要由现任执政官充当。
至此,岳飞成为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驾齐驱的高官。
而且,由于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岳飞艺高胆大敢打会拼,且治军严谨身先士卒,富有军事洞察力,从而数次创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
因此,他的声望后来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位。
这一切,大约使上述几位的心头相当不舒服。
为此,岳飞曾经给他们写了数十封信,殷勤致意,联络感情,均没有得到响应。
平定杨幺之后,岳飞特别将缴获的大型战船配备好全套人员和装备,赠送给韩世忠和张俊。
韩世忠毕竟是一个坦荡磊落的人,他相当高兴,与岳飞尽释前嫌。
而张俊则认为岳飞是在向自己炫耀,反而更加嫌恶起来。
假如用今天人的语言形容,很有可能人们会说岳飞是个性情中人。
若用民间的说法形容,大概会说他相当“一根筋儿”。
莽撞进言触龙颜
大约就在公元117年,有一天,岳飞与皇帝赵构谈话。君臣二人十分投机。可能是谈得兴起,岳飞突然相当莽撞地提出,希望皇帝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此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