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国景寿二十二年,冬。
这一年,茯苓国内一直流传着一个消息——皇帝龙体越来越差,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于是很多人开始猜测,如果陛下真的殡天,那这片江山该由谁来做主?
太子尚且年幼,还不到十四岁,也不是可以主政的年纪,况且太子禀性顽劣,对朝政向来也不感兴趣,让陛下头疼多年。
毫无疑问,把持朝政多年,虽然奸臣恶名在外,却深得皇帝器重的丞相曹尚真依然是朝中不可撼动的擎天之柱。可是,如果陛下不幸去世,会放心将江山托付给曹尚真这个外姓臣子吗?
而曹尚真,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奸臣,会放过这个谋朝篡位的大好时机吗?他的妻子丘夜溪,可是执掌兵权的兵部尚书。夫妻二人,如绝世双璧,在茯苓国里已无人可以抗衡。
街头巷尾,田间村头,流言蜚语肆无忌惮又悄无声息地四处蔓延,彷佛天下大变就在眼前——
丞相府中。
所有话题的罪魁祸首——曹尚真,正阖眸小憩。案头摆着几乎高过他坐姿的卷宗等着审阅,而他手中轻握着的却是一卷《春日芳华志》。
这卷书是吏部尚书刚刚派人送来的,应是对方从海外重金购得。书卷用上好的白缎掺杂银丝织成,所用的翰墨是千年不褪的“久香”,除了颜色之外,还会散发淡淡的幽香,助人定神静心。
而吏部尚书之所以送这么重的一份礼,自然是别有目的。
细看之下就可发现,在案头的一角,原本装着这卷书的匣子下,还放着一本奏折,这是茯苓国的言官前日上呈到他这里的,一份弹劾吏部尚书贪赃枉法的状子。此时,这份状子已从众多公文中被抽出,不受重视地放到桌角。
显然,吏部尚书的礼物没有白送。
不知休息了多久,当侍女悄悄进来换茶的时候,原本好像还在熟睡的曹尚真却慢慢睁开眼,清亮深邃的黑眸中未见一丝混沌,亮如星子一般。
“夫人呢?”他挑起嘴角问道。
“夫人在书房陪小少爷读书呢。”侍女垂手肃立,恭敬回答。
“忙了一夜,倒也不累?”他悠悠笑着,自言自语。接着站起身,接过侍女手中的茶盘,径自出了门去。
书房内,一个七岁左右的髫龄男孩正端然稳坐在书案前,手边摊着一本书,一本正经地抄写着。从窗口向里看,他的身子笔挺,很是规矩,漂亮如画的眉目中,竟有着同龄人难得的从容贵气,不过若走进屋内,向下一看,就可看到他在桌下摇摆不定的双脚,显示出他依然还是顽童的调皮天性。
看到曹尚真端着茶盘走进屋内,男孩像看到救星一样,脱口低呼,“爹!”
“嘘——”他将食指竖在唇前,目光始终停留在桌子旁的一方软榻上,妻子正懒懒地躺在上头,像是已经睡熟。
将茶盘放到桌上,曹尚真一手搭在儿子的肩膀上,一手翻了翻他正在抄录的那本书——《忠臣英烈传》。
要不是怕吵醒了娇妻,他差点喷笑出来。“我这个奸臣的家里,几时会有这种东西?”
“娘这几日不眠不休给儿子编出来的。”曹一修皱着眉说:“爹,这本书不好看。”
“哦?怎么个不好看?”他饶富兴味地坐下来。
“书里都说了些蠢人,皇帝越是迂腐,他们越是忠贞不渝,就算被皇帝杀了,还无怨无悔。我不喜欢这种人。”
闻言,曹尚真微微笑道:“爹也不喜欢,可是娘喜欢。你说怎么办?”
曹一修的小脸皱在一起,低声说:“娘喜欢的,就是我们必须要喜欢的。”
“没错,就是这句话。你没忘了爹的教导,很好。”他赞赏着儿子的记性,又附在他耳边悄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