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六年小学,头三年只有两本书,除了第一年的千字文,之后两年便是世范,而到了三年后,便会学习袁凌鳯所编写的算学。
从三岁到十二岁,九年时间一个拥有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少年郎便养成了,之后入族学,便是这些少年们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时候了,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只要有人想学,袁凌鳯不惜代价也会给族学找到老师,哪怕是有人想要做个屠夫,袁凌鳯也有花重金去请一个屠户的准备。
北崖袁氏想从文,却不就,还丢掉了将门身份,虽然关中将门重新接纳了北崖袁氏,但是袁凌鳯心中却有一口气,一口对陕学的气,不为别的,袁养和是正儿八经的陕西文人出身,但是临到危难时,落井下石最厉害的人正是陕学中的部分人。
“不跟你们玩了。”这不是袁凌鳯的气话,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朱慈烺看着北崖堡内推平一片住宅,正在原地兴建的袁氏族学,有些无语。
这样一套标新立异于传统培养士人的教育体系让他有些看不懂了。
不过这是北崖袁氏的家事,朱慈烺不好多嘴。不过小学却有大变故,对于那种实在念不了书的孩子,袁凌鳯也没有放弃,后三年不去读书,但是一个强健的体魄还是必须有的,除了每个孩子每日日常的锻炼外,这些孩子要练的也很多,那些退下来的岭卫族卫,除了打仗外,就只能去种地了,这在袁凌鳯眼里是一种浪费,特别是那些于边地十几年的岭卫老兵,正好可以用来训练这些不好好读书的孩子。
于是在小学中拥有了独立的武院,这些孩子以后除了一部分聪慧的会进族学学习武略,其他的全部会成为岭卫备选。
起初还有些不同的声音,不过在袁凌鳯的苦心婆口和专断独行下,也渐渐消失了。
而这些朱慈烺都看在眼里,北崖堡虽然只有八万人,但是如果真如袁凌鳯所说的那样去做,朱慈烺背后生出来一身冷汗,袁凌鳯所图太大了。
现在看不出什么,但是十年后,半年后,北崖袁氏必将立于世家大族之列。
世家,大族,大宗,大家,勋贵算是大宗,此时的北崖袁氏也算是大宗,可是真的这么下去,北崖袁氏的实力却是不断的增长的,甚至五年后,北崖袁氏将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发展,看似没有什么顶尖人才,但是这底子却厚实无比。
朱慈烺清楚那些号称世家大族的家族,不过是传承久了的投机之辈,只不过他们投的是乱世的机会,每每国家危难,便是这些世家大族作乱之际,虽然于大明一朝世家大族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但是看看朝堂上那些款款而谈的大臣,那一个没有直接或间接受过那些隐去獠牙的世家大族恩惠。
不过朱慈烺对于北崖袁氏的这些变化却没有多少提防之心,因为袁凌鳯让各类杂学进入族学,从根本上便放弃了去影响政局的筹码,只是袁凌鳯真的会放弃这些吗?
答案是不会,袁凌鳯很清楚,紧握手中的才是实力,悬于高堂的权柄,看似无所不能,却事事不可为。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夯实的家族基础,袁凌鳯不相信自己的子弟在各行各业族人的支持下会没有政绩升迁,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北崖学制这个新词是袁凌鳯和八位家主,九位族老在宗祠中连议三天得出来的结果。
现在框架有了,可是老师去哪里找成了头等大事,十年前袁凌鳯不会有这个烦恼,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原来北崖袁氏一宗,除了袁凌鳯的爷爷外,有进士一人,同进士两人,贡士七人,举人十二,秀才二十三,童生七十九人。
但是一场大变之后,北崖袁氏五十岁以下的族人只有举人三位,秀才九位,童生二十七。
十五年风云,北崖袁氏失血太多了,就是这仅有的三位举人,也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