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东汉末年以后,唐初儒学内部宗派林立,战乱四起,儒家经典散佚,文理乖错。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裂,经学也逐渐形成了南学c北学之争。再加上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经学研究出现一派混乱局面。

    隋唐以后,亟需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撰修c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太宗皇帝下令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因国子祭酒孔颖达年辈在先,名位独重,故由他负责此事。

    《五经正义》撰成于贞观十六年,太宗下诏曰:“卿皆博综古今,义理该洽,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付国子监施行,赐孔颖达物三百段。

    《五经正义》编成后,太宗皇帝虽给予很高的评价,并欲施行。但有太学博士马嘉运撰文,“驳正其失,至相讥诋。”主要指出《五经正义》“颇多繁杂”,还有类似“彼此互异”,“曲徇注文”,“杂引谶纬”,甚至沿袭隋人旧说,不作甄别等问题。据说当时诸儒观之,“服其精,”“亦称为允当。”因此,“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

    永徽二年,朝廷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c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c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后又经马嘉运校定,长孙无忌c于志宁等再加增损,于永徽四年颁行。

    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时,调和毛郑两家之说,作为《诗经》的注。又用刘焯《毛诗义疏》c刘炫《毛诗述义》为底本,再加疏解,撰成《毛诗注疏》,即《毛诗正义》。

    《五经正义》经官方颁定后,明经取士,以此为准。从此以后,士子诵习儒经及应试,必须严格以《正义》的义理为依据,不得另立新论。

    然则崔三郎于博陵崔氏考校时所解《礼记》之《大学》c《中庸》二篇之句时,与孔颖达诸贤所注之《礼记正义》中所解看似差不多,只是释义用词稍有不同,大致解法是一致的。然而仔细比对之后,会发现崔三郎的解法居然更为简洁明了,某些细微之处甚至是要优于《礼记正义》的。尤其是他以白话释义,更是见解新颖c解释清晰。给人的感觉就是,他这种解法更为实用c高级。

    这个发现让一些个钻研经书的大儒惊愕不已,这,难道说区区九岁小儿在经书方面的研究已超过先贤孔仲达了?还是恰巧他只是对这二篇颇有心得?还是相信是后者吧,若是前者实在不敢想象至于他有关“有教无类”的一大段以及引出的“吾心就是宇宙c心即理,心外无物。”更是发人深思,并因此引发了争论。这种争论只在小范围内辩解,但其影响力却是巨大的,暂且按下不提。

    总之,《三郎文集》犹若霹雳般在大唐文坛炸响,崔如英之名亦如生了翅膀般迅速传开。

    文集中包含了六首诗与释义辩答,就诗而言,首首都属上乘,其中有一首以中秋月为主题的诗亦是不可多得。

    是日,天空作美,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夜色朦胧,秋风微凉,繁星闪烁,明月高悬。

    “崔氏宗祠”前,设大香案,摆上月饼c西瓜c苹果c红枣c李子c葡萄等祭品,西瓜切成莲花状,月亮神像置于月亮所在的方向,红烛高燃。

    参祭者皆深衣c袍衫c直身,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c赞礼就位。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执事递上祭月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对着月亮展开诵读。:

    “庚寅仲秋,夜风拂凉。太阴之灵,皓皓当空。乘风而出,中天乃赫。列宿掩缛,长河韬映。冰蟾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