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读书,人人有书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隋朝开科举取士,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使许多庶族士子有了更多的仕宦机会;而隋朝末年的战争又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家大族受到了沉重打击,门阀制度渐次没落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门阀制度虽已走向没落,但崇尚门第的风气并没有很快地退出历史舞台。
前宰相宰相李义府为子向山东士族求婚不遂,怂恿朝廷下诏禁止最著名的士族陇西李氏c太原王氏c荥阳郑氏c范阳卢氏c清河崔氏c博陵崔氏c赵郡李氏等七族十姓不得自为婚姻。但经此压抑,山东士族旧家自称“禁婚家”,反而声价更高。
天下人都能读书,那何来士族c庶族c寒门之分?这岂不是要乱了套?真真是胡扯啊。
崔翕清癯的面容上似乎泛起了一层红潮,坐直了身子:“人人有书读?谈何容易?”
崔如英站直了想要趺坐的身体,这族学山长是个纯儒,值得世人敬重:“圣人言:有教无类。这四个字有两种解释,或者说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c贵贱c智愚c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二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我倾向于前者。圣人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圣人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七十贤人中属于贵族出身的有孟懿子c南宫敬叔c孟武伯c司马牛四人;属于城市贫民和卑贱之人有颜路c颜回c仲弓c原宪c闵子骞等人;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也列入门墙。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圣人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儒家认为人可以为神c上帝。儒家相信人毕竟有体现至善c上通神明c天人合一的可能。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之趋善,如水之就下。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便可成德c成圣。荀子认为:途之人可以为禹。
或许可以这么说,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c心即理,心外无物。四方上下曰为宇,往来古今曰为宙。元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如此。”
说完这些,他缓缓趺坐于地,不再出声。
屋内一片寂静,唯闻粗重的喘息声。这崔氏小儿语气平和c语调平缓所说的这一番话,就便是年龄最幼的学童也有所震动,更何况是上首那些饱读诗书的长者。
子曰c孟子云c荀子言这些都是见于书籍的观点,自然读过,所谓“有教无类”,所谓“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所谓“途之人可以成禹”,凡此言论,确是圣人c亚圣所言。可“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c心即理,心外无物。”却是谁人之言?就便是博览群书的崔夫子逸之先生亦是不曾听闻,难道竟是这个九岁少年一家之言?
宇宙?崔守业忽而记起那日这个白裳少年在老槐树下所谓的“三郎讲坛”中讲的宇宙说,何为宇宙?书中自有阐述。但也得有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