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之,退之,适才三郎站在这堂前,不疾不徐,从容自若,叫人以为婺州骆神童当面啊。”崔翕摩挲着下颔,笑意盈盈。“逐之”是崔羿表字,而“退之”则是崔翼表字。
“骆神神?咏鹅那位?”崔翼虽然喜好武技,却也是自幼熟读诗书,对名人名作并不陌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等小诗出自七岁小儿之手,倒也配得神童之誉。”他笑了笑,说道:“关于这首小诗,三郎还编了个故事呢,是去年吧,在鹅冠山那边,我正巧经过,三郎和卢家小子还有两个小婢在那玩耍,几个小孩说鹅冠山这个名儿取得真好,站在远处望真真像是鹅冠。之后便说到了那首咏鹅,三郎顺口就说了那诗的来龙去脉: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仿若亲眼所见,几个孩童听得傻了眼他又说,这是一首咏物诗。这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c真切c传神,足以流传千古。”
他笑了笑,继续说道:“三郎后面又说,那首诗文采虽是一般,却表现出了作者极强的观察能力,这点比诗本身更重要。他说,人为什么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说。当然,也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就要多问多想多观察那语气作派,老气横秋啊。”
崔翕拊掌赞道:“一针见血啊前有婺州骆观光作《咏鹅》,后有博陵崔三郎评《咏鹅》,相得益彰,当为佳话。”这位崔氏儒学名家向来以治学严谨著称,对崔如英倒是不吝溢美之词,毫无戏谑之意,提携后进不遗余力。
崔羿虽也惊愕幼子此番评点之精僻,甚至刹那间生起与有荣焉之感,却也连连摆手:“五兄言重,要捧煞三郎了。”
崔翕在同辈中行五,乃是崔羿伯兄。博陵二房分崔楷和崔挺两支,翕c羿二人同属崔挺这一支。
说来也怪,博陵崔氏颇出高官,二房貌似清贵无比,但如曾是三品大员的崔敦礼及其族弟从三品大员崔元庆虽是出身二房,但依着前周明帝的改籍令算来却是咸阳人,并算不得正宗的定州崔氏。而二房崔挺这支实在是凄凄惨惨戚戚,有唐以来,竟然无一人走的是科举入仕之途,尽是补荫举荐为官。而安平房前有崔仁师,后有崔液;大房有崔行功c崔玄暐;三房有崔湜c崔漪;二房崔楷这一支也有崔皚于永徽元年明经及第这些个可都是光耀崔氏门庭的读书种子,独独二房崔挺这一支颗粒无收,着实是有些尴尬。
要说起来,崔翕崔逸之名望甚隆,通读经史子集,诗文书画无不精通,早早便有“崔氏明珠”之誉。奈何其人对科举仕途毫无兴趣,一心只想着专研学问,又言“死有不朽有三,曰立言c曰立德c曰立功,为官立功莫如读书立德立言也。”倒是隐隐有当世大儒之势,纵然未有官身,亦是声名远播。他如此看重崔如英,着实叫崔羿难安。
崔逸之却是知晓自己这堂弟性情的,向来要禀持严父面目,对儿郎从未稍假于色。况且,三郎庶子这个身份摆在这,就便他崔羿再如何大公无私,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毕竟,崔如英再如何出类拔萃,也非嫡子。
庶子身份啊崔翕心下苦笑,从袖中抽出一张卷成一团的宣纸来:“逐之,你瞧瞧这个。”
崔羿知晓这个堂兄的脾性,见他正而言之,也是收敛心情c郑而重之的接过纸去,缓缓展开,但见那纸上端端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