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田蜜挺着七个月大的肚子,身后跟着抱孩子的阿满姨以及提食盒的厨房阿婶,走往离家五百公尺远的“彝羲中医诊所”。
中医诊所是仿古式建筑盖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一走近便可闻到淡淡的药草香。
三排房子呈门字排列,每排有六间,每间约莫二十坪大小,右手边主看伤科,有复健室、针灸室和挂号处,里面有一、二十位复健师、针灸师和护士正在为病人忙碌。
中间一排的六间屋子分别隔成诊间和候诊室,待看完病,就可以到左手边那排屋子取药,左手边六间房,有两间是抓药处、一间药材炮制室、一间熬药室以及两间办公室,每个在这里执业的医师都有自己的办公休息处。
斗形屋舍的中间是遍植林木花拿的圈子,不愿意在候诊室等待的病人,可以在外面等。
屋舍的后方有独立的五十坪两层楼建筑,是餐厅和贩卖部,提供餐饮、药膳以及饮料点心,餐厅后头有养满锦鲤和荷花的池塘及几座凉亭,再过去则是两排三层楼的员工宿舍,可以住得下二十户人家,所有屋宇都是聘请知名建筑师设计的,美轮美奂,让许多不知情的外来客,经常驻足观赏。
因为房子盖得极有特色,也因为行销经理的努力,短短两年内,中医诊所竟然变成南部的观光景点,这半年当中,甚至有不少大陆团到这里观光医疗兼用餐。
已经接近中午,挂号处早在一个小时前就停止挂号,但候诊室里还有几位病人在等候,抓药室更是忙成一团。
田蜜带着两岁的儿子贺增在园子里玩耍,眼睛时不时瞄向一号诊间。
好快,三年一转眼就过去,彝羲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在他决定留下的第五个月,透过在医院工作的朋友牵线,田蜜买下一名死者的身分。
那名死者叫做贺从闻,独生子,二十六岁,未婚,长相和彝羲有几分相似,而年纪、血型跟彝羲一样,但生日不同。
在拿到身分证的隔月,他们走了一趟户政事务所,把名字给改成贺彝羲,并在身分证上,换上他本人的照片。
田蜜给死者家属三百万,解决贺家的燃眉之急。
贺从闻的父母对她感激涕零,而她对他们心存感谢,因此在家附近盖了幢房子,接他们过来照顾,几年下来,他们将彝羲当成亲生儿子,彝羲也当他们是亲生父母。
同年年底,田蜜生下儿子贺增,在摆满月酒宴请乡亲的同时去注册登记结婚。
于是孑然一身的彝羲在这里有了父母亲、妻子和儿子。
彝羲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考上中医执照,拿到证照不久,田蜜就将这间大到吓死人的中医诊所当成礼物送给他,惊喜之余,更大的是惊吓,他不知道,老婆竟瞒着自己,盖这么大的“诊所”。
刚开始他一个人为病患看病,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到这么大的房子。
但半年后知道了,当他的名气传开,病患竟多到他从早看到晚都看不完,还有人包游览车,南下找他医病。
田蜜不舍得彝羲辛苦,逼着他到中国医药学院挑选资质优异的毕业生,帮助他们考执照、训练他们执医,再加上一个从北部聘来的行销经理,渐渐地,中医诊所门庭若市。
八个月前,在行销经理的安排下,一个旅游节目报导他们的诊所,短短几天时间诊所大红大紫,他们虽然没有西进大陆,但大陆客已经接到手软,于是彝羲明白,他的老婆多么有先见之明。
当最后一个病人从诊间走到抓药室,田蜜弯下身,食指点上儿子的翘鼻子说:“你乖乖跟阿满奶奶和阿水姨在这边玩,妈咪进去陪爸爸吃饭,待会儿我们就出来找你,好不好?”
儿子用嫩嫩的声音回答好,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