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咋咋呼呼地要仓库快点出货。我们过去和他商量,说是有5个人分配到镇远军分区去工作,想搭他们的便车。他点了点头,就继续忙着指挥装车。大概是省军区和他们联系过,所以很顺利,他连情况都不问就点头了。我们便主动去帮他们装车。他见我们干得卖力,就对我们笑笑。没想到那两位“见多识广”的报务员也过来帮忙装车,虽然没有我们干得卖力,但总归是伸手干了,出了点力气。那位押车的干部是北方口音,举手投足之间可以看出,是个具有一定资历的干部,那两个报务员没敢在他面前油嘴滑舌。

    卡车上还带来两名战士,携带一挺轻机枪和一箱子弹。

    车装满后,我们爬上卡车,坐在高高的货堆上。好在有帆布车篷,不怕雨淋c太阳晒。押车的干部也坐在货堆上,因为车头里坐着两名驾驶员。押车的干部叫两名战士坐在车厢前部,把机枪高高地架在驾驶舱顶上,说是要让土匪远远地就看见我们车上有厉害的武器,让他们不敢轻易动手。

    汽车是雇请的民间车辆,破破旧旧的,车头旁装着一个圆筒形大铁炉子,烧的是木炭。年轻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木炭也能使汽车运转?那时候汽油缺乏,只得将汽车改装,用木炭来代替汽油。木炭车也能跑,也能翻山越岭,但马力,速度慢,再加上车子破旧,行驶颇为艰难。那时中国自己不会造汽车,只好从各国进口汽车,所以人称中国的汽车是“万国牌”;还有一种含义,就是说进口的汽车用久了,损坏了,又没有新的,便从几辆坏汽车中选出好的零件拼成一辆汽车,也被人称为“万国牌”。这样的汽车,少拉慢跑,还容易出危险,从而流行这样一句行话:“上山怕马达熄火,下山怕刹车失灵。”汽车上山时如果发动机熄火,车子就会往下滑,贵州尽是盘山公路,滑出公路便是万丈深渊;下山时如果刹车失灵,在盘旋而下的公路上曲折行驶的汽车冲了下去,也是万丈深渊;只要是冲出了公路,往前c朝后都是万丈深渊不过敢在贵州的盘山公路上开木炭车的司机,都是些在高原山区公路上行车多年历练出来的老手,经验丰富,技术高超。有的抗战时期就在滇缅公路上开过多年的车,多次走过世界闻名的“二十四拐”(即一条公路从山下到山顶拐了4个弯,所以该地被人称为“二十四拐”)。

    为我们开车的是个半秃顶的老司机,大概50岁左右,身板结实,精神闪烁。副驾驶还很年轻,大概0挂零,样子很精神,动作灵活,对老头儿亦步亦趋,随时准备着执行老头儿的任何命令。

    卡车开动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要设两个司机。贵州的公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几乎没有平路。更多的时候是不断地盘旋,上坡c上坡c上坡然后再下坡c下坡c下坡木炭车上坡时,象老牛似的叫着,“呜呜呜呜”也象老牛似的爬着,慢吞吞,慢吞吞有时实在爬不动了,车子就会往下滑这时,那个副驾驶就手持“三角木”飞快地奔下车,向下滑的汽车轮子后面塞上“三角木”,以阻挡汽车下滑;有时汽车下滑的速度快,力道大,车轮会越过“三角木”继续下滑,副驾驶就会迅速地抽出“三角木”,以最快的速度超过下滑的汽车,重新把“三角木”塞在车轮后面,直到汽车停止下滑为止。其行动之勇敢c速度之迅速c手脚之敏捷,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每当汽车爬坡时,副驾驶都要一手拿“三角木”,一手扶着驾驶舱门,把车门打开一条缝,以战斗的姿态,随时准备开门跳下车去和下滑的汽车拼搏,以血肉之躯和那个巨大的钢铁家伙不断搏斗,并战而胜之!我们应当称他为无名的“百姓英雄”,不是军人,却是战士;不是打仗,却天天战斗在生死线上!所以那时候在贵州山区开车的人收入很高,他们是在用性命,当然也还要用技艺和体力来搏取金钱。

    车行一段路后,遇上个茶馆c吃部什么的,司机就会停下车来,向车厢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