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时候,二野和四野的服装不一样,一眼就能分辨。二野的军装染成黄色;四野的军装是绿色,布的质量要好一些。二野发雨伞,四野发草帽和雨衣。二野发被子,四野发大衣。四野的武器c装备比二野好多了,冲锋枪多,卡宾枪多,大炮多,汽车多,骡c马也多,还有坦克

    后来看了一些军史资料才知道,差距的产生是有着历史原因的。1947年蒋介石搞了个“两个拳头打人”,一西一东,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造成这两个我党的重要根据地压力极大。为了化解蒋介石那两个拳头的力量,命令二野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大胆放弃后方,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党的腹地和他们的首都南京。这一着棋就像是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胸膛!胸膛挨了刀,两个拳头自然就会松劲。这就大大减轻了陕北和山东的压力,对战争的全局作出了贡献。但尖刀本身也因此而卷了刃:当时的大别山区是敌后,刘伯承c率部千里跃进大别山,蒋介石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刘c邓进了大别山后,对南京和江南一带虎视眈眈,令其寝食难安;喜的是神出鬼没的“独眼龙”(刘伯承在早年的战争中负伤,失去一只眼,国民党称他为“独眼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常常出奇兵以制胜)终于现形,可以聚而歼之。于是,前面派重兵拦截,后面派重兵追击,企图一举歼当时实力最强的一个军事集团。刘邓大军以“壮士断臂”之勇气,下令将大炮拆卸,埋入地下,轻装疾进。下面的干部c战士想不通——那可是多少战友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军中之宝呀!有人抱着大炮痛哭,嚷着:“要埋就把我和大炮一起埋到土里去!”

    刘伯承提出“两军相逢勇者胜”,率部突破层层封锁线,终于进入大别山。

    大别山区曾是红军的根据地;红军撤出后,敌人来了个“人要过刀,石要过火”,把大别山区烧杀成荒芜之地。大军进去后,供应极其困难,还要和蒋军14个整编师个旅的“围剿”部队周旋,艰苦的环境c残酷的斗争使我军人数有减无增。七个月后,刘邓部完成了牵制敌人的战略任务出山时,兵员数量及武器装备已大不如友军。可以说,二野是为全局作出了重大牺牲的!

    四野呢,原是一支全国各个根据地拼凑起来的部队。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争夺东北。国民党用军舰c飞机c火车运兵;共产党的军队则是用两条腿走,离得最近的冀热辽军区部队抢先进入东北,紧接着从全国各地先后调进10万军队。初期东北的解放军根本不是美械化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对手,只好边打边撤,从南撤到北,从城市撤到农村。以至于当年红军里的老人说:“林总吃了几年洋面包,不会打仗了(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被山西阎锡山的士兵误伤,赴苏联治伤,在苏联住了几年)。但四野有个有利条件,日本投降后在东北丢下大批枪炮c弹药,被苏军接收。虽然苏联和蒋政府订了条约,规定日本人留下的武器c物资不能交给中共。但下面的苏军官兵看在同是共产党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让中共的军队开倉搬运(后来斯大林看见蒋介石跟美国人跟得太紧,为了牵制蒋介石,就放手让八路军拿日本军队交出的武器)。从红军到八路军,战士们都曾拿着长矛c梭标c老套筒上阵,赤手空拳也敢夺敌人的枪,如今突然从天上掉下这么大一块“馅饼”,能不喜出望外c勇气倍增?自然是如虎添翼,锐不可当!不可否认的是林彪确实是个用兵的奇才,常常能出奇制胜,打得蒋介石称他的这个当年黄埔4期的学生是“战争恶魔”!还有一个“政治奇才”,就是我们曾经到过他的湖南老家的罗荣桓。林彪这个人工作极端的“单打一”,只管军事指挥,其他的事一股脑儿推给罗荣桓,他当“甩手掌柜”。于是,政治思想工作c后勤保障工作c根据地建设c干部配备c来自全国各根据地部队的融合工作等等,全由身患严重肾病的罗荣桓带病坚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