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虽说世上,真情可能真无准,但乱梦却总有乱根源。此故事必要从头说起——方能让读者明了三世因果,真的是爽报不差分毫。

    话说在这长江北岸,有座古城,名叫宜城,是个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好地方。也是一座近两百年的老省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生一方情,这地方生出的一曲黄梅调,乡野清音,纯情真性,这糜靡之音传遍了大江南北。

    时间:1949年早春,宜城解放前夕。

    画面:宜城乡野风光

    背景音乐:黄梅调。

    歌词:天上太阳照,地上黄梅调,天天唱一曲,越活越年少

    画外音:这宜城得长江之利,湖泊众多,河网密布。气候温和湿润,所以更是盛产美女地方,因气候的关系,女子们肤色都细腻白晰如菱湖嫩藕,即便是乡郊做农活的女子,白天日晒雨淋地一脸疲惫黝黑,晚上睡一觉,早上起来抹把脸,又都白雪粉嫩的了。所以素有“宜城的姑娘晒不黑“之说。一白遮三丑,小城中的女子们,不管身材高矮胖瘦,脸型长短方园,个个都直如造物主亲手贴身定做的一般——人人都透着个机灵秀美。“宜城姑娘不用挑”的说法,确也不假。

    不过,值逢乱世,山河惶恐,众生同悲!

    画面大意:现在解放大军的前锋已近,宜城城中天天能听到如阴雷般的隆隆炮声,城中有钱有势的,一边嘴上咬牙切齿地挺着肚皮大叫抗战,一边脚底下都悄悄地涂满了香油——随时准备转身就跑!

    剩下的都是些下等公民:一无所有的,大多心中暗喜,盼着解放大军早一日到来,好分田分地分财产;

    更多的人,则是一边守着几亩山林田地、湖堰鱼塘,一边心怀饶幸地观望。cad1

    其中单说这宜城北郊,大龙山下,鲍冲湖边,有一杨桥乡——

    乡中有一大户人家。户主是已近花甲之年一位老儒生,名叫杨笔直。

    他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可以值得一记的事,家中有祖上留下的几间青砖小瓦屋,数十亩良田、门前的一方颇大的鱼塘和背后山坡上的一片山林,都由着一个跟了半辈子的老长工贴心卖力地打理,日子倒也过殷实。只是年年战乱,盗匪横行,现在他的日子,也是荒败潜落,一天不如一天了。

    战乱临近,他倒没有多少财产可以担忧:自己已老,不想往南边跑,做个异乡的孤魂野鬼了。最为忧心的,便是膝下唯一的一个女儿,名叫杨柳姑,家人都唤着小姑的,生得是秀外慧中,远近无人不晓,只因她上过高小,所以思想新潮,媒人虽踏破了门槛,她总是一个也没看上,已是十有的大姑娘了,却还未有人家。兵荒马乱的年月,财色是祸福相伴、最让人提心吊胆的一件事。

    老杨再迂,这点也心知肚明:想那解放军的得胜之师,少不了虎狼将士,的溃兵散勇,更多含蛇蝎心肠。怎么也要早点让女儿有个定夺,说不准哪一天自己一蹬脚走了,也就能没了牵挂。这是老两口多年的心思——此皆是人之常情,暂且按下不表。

    。

    再说这一天,那大龙山下,又来了一队驻防的。其中有个刚从黄埔毕业的见习排长,姓黄名子玉,人方二十出头,墩实身材、国字脸,寸发短须、丰神飘逸——一派儒将风姿。

    只是看到大势已去,自己更是前途未卜,心中也不免郁郁寡欢。

    阳春三月之际,他趁着两军备战的闲隙,便出营到四下闲走。

    走着走着,忽见一户门前,有一树桃花盛开。年轻人心手好动,便欲折下几枝把玩,正要伸手之时,忽听得有娇声怯怯传来:“大敌当前,将军不到前线杀敌,却在这里杀花,算是什么英雄好汉呀!”

    这话、说得黄子玉心中一愧,他停下手来,注目细看,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