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陈惇在胡家庄所见的倭寇,并没有携带六个大箱子,也就是说他们在路上找了个地方将五万两黄金埋藏了起来。     如果能找到这五万两黄金,然后对证陈惇手中的借据,就可以判定王公公他们的确贿赂了倭寇,证据确凿。     陈惇的运气不错,四个时辰后几乎天黑的时候,让他们找到了倭寇埋藏金子的地方。     经过清点之后,得到黄金数额五万二千二百四十两。陈惇满意地将箱子锁上,电光火石之间,眼皮不由得猛地一跳。     他重新打开了箱子,戚继光走了过来:“怎么了?”     陈惇捏着手中的两个金元宝,疑惑不定道:“……官银,和私银。”     他将黄金清点了一遍,发现五万两黄金是私银不错,剩下二千二百四十两黄金是兴盛昌熔铸的官银,多了提调官该催的名字,以及官府从常熟所受的亩金,作为錾刻标记在金子底部。     戚继光的神色也有点奇怪:“官银和私银,不都是兴盛昌出来的银子吗?”     “不不不,”陈惇道:“王公公从兴盛昌支取的是私银,这五万两黄金没问题。但这多出来的二千两官银,问题就大了……倭寇从哪儿得到了官银?”     “有可能倭寇劫掠了官府的府库?”戚继光道。     陈惇没有说话,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这多出来的官银没那么简单。     天色已晚,他们就在宝福村里暂且歇息了。     戚继光走进来,陈惇就道:“金子可要看好,不然你手底下那帮人很可能会干点坏事。”     戚继光似乎有些勉强地笑了一下:“不会,不会。”     他神色颇有些奇怪,不过陈惇专注于手上的金元宝,一时倒也没有发现。     “这金子到底有什么问题?”戚继光问道。     陈惇不说话,将手中的金元宝狠狠磕在了桌角上,等到金元宝底部磕出一个凹陷来,他抄起烛台将金元宝砸裂一道缝:“看。”     戚继光见夹出了一条乌黑的铜块,倒吸了一口气:“这是……”     “兴盛昌替官府熔铸的金元宝内,暗藏卧铜,”陈惇道:“没想到吧?”     戚继光神色大变,“怎么会这样?”     “相反,他们熔铸的私银,是实打实的真金,没有造假。”陈惇敲了敲另一块元宝:“原因很简单,官银不常用,尤其是金子,而私银要流通,造假就能被看出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陈惇没有解释。因为官银的主要用途在军饷,官薪,宫用,各地建设,赈灾等支出,在官银支出给各地和个人以后,获得官银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将官银再溶化一次,炼出新的银锭或者金锭,这就是碎银碎金的主要来源。古代的冶金技术本来就不行,这样反反复复地融化,一公斤白银黄金,几年之后估计只剩下一半,大部分在反复融化铸造过程中流失了。     但这种流失是一些人喜闻乐见的,因为他们可以多加火耗,流失地越多,他们就成倍地增加,黄铜的熔点低于黄金,所以当黄金熔铸出来的时候,黄铜早化了,损失的火耗,这些人就可以堂而皇之从百姓身上收取。     火耗这个词不是起源于万历,最起码陈惇现在就听说了这个词,苏州官府比其他地方要多征收百分之十的火耗。     “这个官银……背后牵涉肯定很大了,”戚继光神色越发不对劲:“你们查的是这个案子?”     “不是,”陈惇道:“我们查的是倭寇……你怎么了?”     戚继光深吸一口气,忽然道:“这金子,我也曾见过,我是说……现在就在我们手中。”     戚继光不再隐瞒,原来那天在白马镇的战斗结束之后,他们抓到了一个能囫囵说几句汉话的倭寇,这个倭寇不像他的同伴那样剖腹自杀,而是选择了求饶。他愿意奉上金子,换取自己一命。     “我们跟着他找到了金子,有八千多两黄金,”戚继光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