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们就把这个倭寇杀了……”     “金子呢?”陈惇道:“……你分给了手下?”     戚继光点了点头。     陈惇记得史书就描述戚继光这个人比较贪贿,贪污而且热衷于送礼,不过对手下的兵还是很舍得花钱,每次战斗结束,发下的赏赐也非常丰厚,这一点倒真没错。     “你确定是跟这个金子一模一样的,”陈惇道:“是官银?”     “是官银,錾刻跟这个一模一样,一字不差。”戚继光道:“我们打算找一个地方悄悄熔铸掉,毕竟官银太显眼了……”     “你们没有怀疑倭寇从何得到的这么多官银?”陈惇道。     “我们以为是盗库。”戚继光道:“以前在山东,倭寇也曾攻入一个小县里,抢劫了官银。”     陈惇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沈长兴所率领的倭寇随身携带了一万两官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从武进进入,沈长兴的队伍为什么分成了两队,一队去了南京耀武扬威,而沈长兴却带领另一队南下去了芜湖?     “查。”陈惇对朱六道:“一万两黄金数目不小,倭寇所经临的三个府二十八个州县,从上到下去查,看究竟是哪个州县的官银被倭寇洗劫了。”     “这跟倭寇到达南京城下,有关系吗?”朱六问道。     南京的案子查到现在差不多水落石出了,徐鹏举难辞其咎,而张时彻和王公公贿赂倭寇证据确凿,难以抵赖,朱六觉得是时候可以结案了。     然而陈惇心中还有巨大的疑云,他还要接着查下去。     倭寇登陆淞沪,一共经历了三个府,首先可以排除苏州府,因为当初陈惇和知府王廷动员百姓内迁的时候,也将苏州州府县的库房清点了一遍,将官银妥善地运到了安全的地方,中途没有发生任何抢劫——苏州府官银早就在倭寇抵达淞沪之前,就被转移了,那么就只剩下松江府和常州府了。     然而让陈惇惊讶的是,松江府和常州府都称自己府下官银不曾有失,也就是说,倭寇这笔官银不是从官库中取出的。     那就只有一个地方了,兴盛昌。     “……为什么不可能是劫掠百姓?”朱六道:“百姓逃难之前,纷纷在兴盛昌取款兑现,换了真金白银在身边,倭寇如果抓住了来不及逃跑的百姓……”     “然后在百姓身上搜出了八千两黄金?”陈惇摇头他:“六爷,如果劫掠百姓,那搜出来的肯定不是这么整整齐齐的金元宝,那一定是金子、银子、首饰、布帛之类的,这么统一的金元宝一定是从某个地方一下子获得的,除了兴盛昌还有其他地方吗?”     “你怀疑兴盛昌和倭寇……”朱六道。     “大胆怀疑没有错,”陈惇忽然道:“如果不是知道那群倭寇是真倭,在王公公支取黄金给倭寇的时候,我就会怀疑是王公公和倭寇串通,想要骗取兴盛昌的黄金。”     “什么意思?”朱六糊涂了。     “我是说,”陈惇道:“我们可以存在很多怀疑和假设,但一定要找到证据。”     兴盛昌和文集报社一样,在战火点燃的时候,就将总部从苏州迁移到了江阴。     江阴一条马前街上,有一家名叫清心的茶坊,这座二层茶坊位于闹市,乃是闹中取静的一等去处。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晚不散,往往夜游之人在这里吃茶,那胡闹了一晚上的浪荡子弟也要在这里吃早点喝清茶,方才离去。这茶坊上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楼下不少习学乐器之人,在此唱叫,晚上请艺人临场说评书,茶客边听书,边饮茶,边聊天,谈生意、做买卖,其乐融融。     只见一楼的方桌木凳上,便集聚了几个老茶客,用大铜茶壶自己煎茶,一边查着火候,一边闲聊起来。     “……这淞沪的仗,算是打完了吧?”钉锅作焊活的麻五一边扇扇子一边龇牙道:“听说官府要组织苏州人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