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恳请朝廷调拨些银钱,他要趁着这个机会游历一番。
与其说这是一个要求,还不如说是一种政治表态:他要离开京城,不对朝廷事物施加任何影响。
对于这个表态,无论这位少年天子表明上说的多么恳求,也不管他如何挽留,其实内心是非常欢迎的,马上从内帑之中调拨钱四十万缗,折合白银三十万两多一点,供永王随意使用。
仅仅只过了一个多月,永王就带着这些钱出了京城,皇帝亲自出城践送三十里。
永王外出游历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芜湖。
翁皇后已经成了皇太后,不仅临朝参政还在事实上参与国家管理和重大政令的制定,而黄得功就成了皇帝的“外公”级皇亲国戚,他的夙愿终于完成了。
虽说永王已经去了帝号,并且拒绝享用皇帝的待遇,但黄得功是个很“懂事”的人,怎么会在这种事情上犯低级错误呢?
黄得功接待永王的规格能有多高就有多高,完全依照帝王之礼进行。十六日之后,当永王离开芜湖的时候,黄得功送给他九艘大船,金银器物无数
永王乘船沿江而上,开始了游历天下的行程,先是江西再是湖广,朝着川蜀而来,一路之上风光无限
同此同时,在川蜀之地,还有一人正走在人生的风光大道之上。
何念恩。
蜀中神童何念恩。
十七岁以亚元第二名的身份顺利通过童子试,拥有了生员秀才的身份。按照以往的惯例,第二年会举行乡试,在成都府一考成名,以亚元的身份取得了川蜀第二名的好成绩,拜在府学大人座下,被称为蜀中神童。
本地的考试成绩从来就是衡量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标准,甚至是硬指标,而何念恩的身份极其特殊,因为他是一个旗人。
何念恩无父无母,自幼跟随老祖父移民到了巴山之南的蛮荒地带,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旗人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连过两关,而且成绩不俗,足以证明当地官员的教化之功,又因为年纪轻轻竟然成了名人,成为当地力推的“科举明星”式人物。
正常情况之下,在今年的地方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之后,何念恩的“神童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就算他真的是文曲星就转世,就算他真的文采灼然天下无双,也不可能取得更大成绩,至少短时间之内那是不可能的。
但上天却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为了给新皇帝留下“施恩天下”的机会,永王故意取消了几年的“春闱”,将春闱延后成为秋闱,以恩科的形式开考。
这就给了何念恩一个极大的机会,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再参加一次考试:会试!
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拥有了进京赶考的资格,在大明朝的历史上虽不敢说绝无仅有,但也屈指可数了。一甲二甲的成绩不敢想,只要他靠近了前三百名,取得一个贡元的资格,那就是民间的“进士老爷”了,绝对会成为本朝的传奇式人物,本地官员都会跟着沾光不少呢。
作为当地的“明星式”人物,又是地方官重要的“政绩工程”之一,作为座师的学政大人毫不犹豫的利用了这次时间差,再次给他报名,让他进京参加会试!
江南c两浙文风鼎盛从来就是科考大省,譬如川蜀c云c贵这样的省份则是科考的省。为了平衡地方利益,按照惯例朝廷会有一定程度的宽松优惠,这一点很类似于后世的“考试加分”。
以何念恩的文采,再有神童光环的名人效应和朝廷的加分优惠,考进三百名之内应该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此,何念恩信心满满。
“寒窗十载,今有座师鼎力相助,虽不敢说文采无双,也要一会天下俊彦,吾必竭尽全力提名金榜,为官为宦也好让阿祖安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