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贺言春和方犁回京的第二天, 皇帝便先后召见了两人。     因知道贺言春伤了腿, 皇帝特赐了一顶软轿,把人从宫门接到殿门外,这才让他下来走路。及至进了殿, 皇帝对小舅子好一阵嘘寒问暖,过后才对樊城之行详加询问,边听边点头, 末了才道“我听徐久说, 你们走到半路上,故意地假装失火受伤,这事是你的计谋,是不是”     贺言春忙道“回皇上,仆与徐大人、方使君动身往樊城去时,彼此就先商量过一番, 既然此事在京中不是什么秘密, 想必樊城那边也早已得了消息, 做下了万全准备。果然, 行到中途,侍卫们来报, 说沿路都有人尾随。我便和徐大人、方使君商量了,将计就计出了这个主意。火也是那跟着的人放的,只不过咱们装作没发现, 等火势大了才嚷嚷了出来。那些人还当咱们全无提防, 自以为得手了, 咱们才好打他们个出奇不意。为了避免走漏消息,当时并未将实情禀报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皇帝哈哈大笑,连说了几声好,道“难怪幸而我也猜到了。我想徐久和你都是谨慎之人,如何会这么快就着了别人的道儿这其中必有蹊跷,果然不出我所料哈哈哈”     贺言春连忙道“皇上英明”     皇帝甚是开心,道“当初你主动请缨要去樊城,我还舍不得。只因五大营要在京里搞马球赛,这边也离不得你。如今想来,幸而去樊城的是你,虽然受了伤、吃了些苦头,到底也顺顺利利把收并铁矿的事办妥了难怪你阿姊素日总说,你为人机敏果敢,可堪大任。看来还真不是夸口”     贺言春忙道“多谢皇上和娘娘倚重收并铁矿的事,都是徐大人和使君在操持。仆不过是谨领皇命,担些护卫之职罢了,其实算不了什么”     皇帝见他丝毫也不贪功,心里愈加欢喜,温言勉励了几句,又赏了一大堆东西,这才让人带他到宫里瞧瞧他阿姊去。待贺言春出去了,皇帝便又召见了方犁。     徐久回京后,曾将樊城之行的始末禀报过皇帝,因而皇帝见了方犁,并未细问详情,只夸了他几句,便道“各地铁矿收上来后,要如何管理经营,方使君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方犁便知这是皇帝在策问了。幸而他在回京路上,也曾细细揣摩过此事,见皇帝问起,便大略说了说自己的所思所想。其一,铁矿官营后,可挑选一批忠于朝廷的矿主和铸造坊主,到异地铁署中任职,这些人大多富有经验,在管理方面是熟手,正好充实各地铁署,到异地任职,又断了他们臂膀,便是偶尔有人生出些作乱的心思,也必然没有作乱的能耐;其二,从上至下,设立完善的监察系统,严防各地铁官上下勾结、贪腐成风;其三,各地铁矿和铸造坊,技术力量和生产规模大不一样。以前互为竞争对手,有经验的匠人们都被严加看管,以防把技艺泄漏给了别家。如今铁矿既然收归官营,朝廷可在全国挑选有经验有能耐的匠人,到各地铁矿、铸造坊指导开采、铸造,如此一来,可极大提高铁矿开采水准及铸造水准;其四,铁矿既然官营,铸造铁器当以国计为大,民生次之。为了避免日后百姓购买铁器不便,可允许当地保留少量私营铁矿,以供给百姓日常用铁。     皇帝听了头三条对策,不住地点头,唯独对第四条不以为然。又见方犁年不过弱冠,所言却皆切中时弊,心中不由又喜又奇。君臣二人对谈许久,最后皇帝想到遇刺的何介之,感叹道“文毅公为人最是坦荡忠正,生前却再三在朕面前提起使君和朱彦等人,说尔等皆属我大夏不可多得的人才。今日一晤,才晓得他所言非虚”     方犁自然谦逊了一番,又道“文毅公与犁相识不过月余,虽然时日颇短,承他青目,却有半师之谊。他老人家举人不避亲,皆因陛下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的缘故。如今公遇刺殉身,我们这些做弟子的,少不得要替他奔走四方,以全他未竞的功业。”     皇帝默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