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唐

    开元十三年,皇十八子清病厄运危,宁王乃奏,贞顺忧之,帝察之,遂令太医正并太医一十五人往宁王府。

    七日,清愈。帝悦,大赐之。

    二十一日,贞顺谏言,帝乃召皇十八子清并光c颖c永c盛c延c仪c济八子,共入大明宫。

    清温润谦逊,行而有礼。

    帝悦,乃授清以寿王,着益州大都督,遥领剑南节度使。

    贞顺惜而爱之,复谏。

    帝允,留清于内,并居大明宫。

    八年后,即唐开元二十一年。

    大明宫,紫云阁

    李清站在紫云阁外空旷的前院,孑然一身,仰头望着空中飘扬的毛毛细雨。任凭细雨风吹,飘落脸颊。

    如今已是五月,正是初夏时分。

    而长安的初夏却是毫无燥热,尤处在似凉非凉却又似闷非闷的交由之中,倾向于初春时分的湿润与沉寂。时而微风细雨,时而憋闷无趣,所谓“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大抵如此。

    远处的细柳轻轻摇荡,为这天地间的一片茫茫,显示着应有的绿色。

    如今的李清已满十六,按照祖制,早已该出阁辟府,行藩周之事。哪怕按照当今天子对于成年皇子的打算,那也应该出阁入十王宅,而不是久居宫中。

    李清前些日子给李隆基上了奏疏,说是要央求外调

    其实李清也知道此事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还是忍不住将奏疏递了上去。

    盖因,年龄已大,出阁在即。若是此时再不疯狂一把,那就要乖乖地按照前世的宿命,受困十王宅,终身再无出头的机会。

    可这外调也是有些文章的

    自大唐开辟,高祖c太宗c高宗c中宗c睿宗,乃至于则天皇帝都曾分封亲王,以藩护长安。

    李隆基乃是由地方亲王兵变入宫,自是知晓亲王权柄过大威胁中央的道理。故而,及至今朝,李隆基将就藩改为为遥领。

    即皇子无论才华,一律于神京遥领地方庶务,不得实权操之。

    特别是东封之后,李隆基对皇子的管控程度更是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改东北入苑坊为十王宅c百孙院,命皇子皇孙迁入其中。

    故而寻常的外调,李隆基绝不会允准。

    所以,李清就稍稍改动了番,以求脱离长安。

    可一想到李隆基的考量,李清的内心就不由得惴惴了起来。

    “阿兄!”

    嗯?咸宜?

    李清一愣,抬起头看向了来人。

    眼前的女孩儿,年岁约在十三上下,穿着一袭蓝色襦裙,跑跑跳跳,倒是显得十分烂漫。

    “拜见贵主~”

    咸宜摆了摆手,来到李清面前,一双明珠似的眸子,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李清。

    李清吐出口气,拉起咸宜,走到了廊道下,问道:“天色渐晚,怎得又到处乱跑?”

    咸宜鼓了鼓嘴,任由李清拉着,回道:“阿兄我是刚从凤仪宫出来的。”

    李清闻言好笑,帮咸宜理了理有些潮湿的头发,问道:“怎得,莫不是父皇驾幸,你却伴不得母妃了?”

    咸宜享受着哥哥的关怀,闻言却是撇了撇嘴,回道:“还不是人家关心你的事情,跑出来为你报信,你还这样说人家”

    李清动作一顿。我的事情

    李清沉吟片刻,随后轻点头,笑着抚了抚妹妹的秀发,说道:“且进来,与我详细说说。”

    咸宜嘻嘻一笑,跟在了李清的身后。

    咸宜慢慢地坐定,李清给妹妹倒了一杯热茶。茶是刚刚泡的,味道留存不少。

    李清将茶杯递给咸宜,问道:“父皇与母妃议了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