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西次三经》有印度洋飞鱼。《北山经》的主要范围为南美洲、南部非洲和南极洲等地,所以《北山经》有非洲四翼鸟,《北次山经》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北山经》中记载的鮨魚,有着鱼的身子和狗的头,叫起来像婴儿的声音,其实就是南极海狮,又叫南极海狗。这些都可以说明《山海经》中的方向是采用的是史前方向,沿用地球反方向自转前的方向。
南极洲本来和非洲、澳洲相连,所以南极洲有企鹅,非洲的南非地区和乞力马扎罗山上也有企鹅,澳洲西南的菲利普岛上也有企鹅,这些企鹅就是《山海经》中所讲的讙(huān)头国人,它们在陆地上会直立行走,长着翅膀,长着鸟的嘴,以捕鱼为生。
《山海经》把动物国度和人的部落混在一起,都称之为国。一大群同类动物被称为一国,一大群人组成的部落也被称为一国。一些国家的人长着人的脑袋,动物的身体,那说的是上古时代崇尚自然的人们穿着各种动物的毛皮。还有一些国家的人有人的身体、动物的头,他们的头上戴着动物头形的装饰物。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经》中有一种动物叫“朏朏”(音fěi),朏是新月的意思,表示这种动物的眼睛像月亮一样会发生形状变化,瞳孔在早晨、中午、晚上的形状各不一样,早晨如枣核,中午成一线,晚上似满月。这是什么动物呢?猫!《中山经》所讲的地区包括东非地区,那里的古埃及(上古中国)人认为月亮女神的化身就是猫。在盘古大陆分裂之后,人类才开始救助和饲养猫,由于时间太短,所以猫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驯化。甚至可以这么说,不是人在驯化猫,而是猫在驯化人,因为猫是神一般的存在,埃及有很多猫神的雕像。后来,猫从东非传到波斯(伊朗),又传到中国,直到西汉时期中原地区才有了猫,才对其命名为猫。所以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里没有“猫”这个字,但是有猫这个动物,称之为“朏朏”。
《山海经》中,有些异兽只在特定的地方有,比如九尾狐,记载于《南山经》,说明其活动范围在亚洲。中国有九尾狐附体为“妲己”的传说,日本也有九尾狐附体为“玉藻前”的传说。九尾狐等这类异兽是神(圣星人)最初造出来的试验品,神赋予了它们很多能力,它们和神的关系也比较亲近,会听从神的差遣。
《山海经》中,还有些奇怪的物种,是后人看着图来描述和形容出来的,比如有些动物是受到了人类史前核战的辐射污染而产生的,有些动物是圣星人的试验品,还有些动物是中原人没见过的存在于其他地区的动物,靠中原人根据记载加上想象重新描述了出来。比如大象灭绝了,但是野猪或猪还存在,后人描述大象的时候,会说这是一种长鼻巨型野猪,或者长鼻獠牙巨猪。
《山海经》中讲,有的山里全是黄金,有的山里全是白银,还有的山里全是水银,这些全是史前露天矿山。盘古大陆分裂后,地貌改变了,再加上圣星人和人类的开采,它们就渐渐地消失了。
《山海经》中,有的故事得用史前文明的方向理解,有的故事得用后来的方向(现代方向)理解,这个得灵活应对。《五藏山经》(《东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中山经》)在夏朝时成书,讲的是整个盘古大陆,是最原汁原味的,方向基本为上古时沿用的史前方向,和后来的方向(现代方向)相反。《海外经》在商朝时成书,《海内经》在周朝时成书,《大荒》经在秦汉时成书,这三个都以后人加工创作为主,方向基本为后来的方向,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导致后人误以为《五藏山经》全局限于中原地区。后人用自己的认知去理解上古神话,用后来的方向去讲之前的故事,这需要有心人仔细分辨。
《山海经》刚成书时,里面是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的。因为在盘古大陆分裂前,月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