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太子面向王安,道:“王师傅,他们既是白先生的后辈,又尽心为我做事,非得重赏不可。”王安突然听许清浊道出来历,诧异之余,当他有意讨好太子。可瞧他神色不安,倒像后悔说漏了嘴,于是稍稍放心。

    王安收服二人后,并非全然信任,是以借了个名目,把他们遣离慈庆宫,表面是派他们去寻找魏进忠背后的人物,暗中则是在考察二人真正的目的,以免引狼入室。

    直至夜里接得密报,说福寿山庄遭焚,福王仓皇出逃,王安始知二人确实决意与福王作对。福王这一逃,对太子的安全极为有利,王安不再猜疑,才敢答允太子,安排两人觐见。

    他听太子这样吩咐,怕许清浊旧事重提,谈及谷丰庭暗藏火器入宫,又引起太子不安,忙道:“东宫不必挂心,他们留在慈庆宫卫护殿下,吃穿用度,绝不少亏。等东宫登临大宝,再有封赏不迟。”

    太子早已知许清浊二人武功极高,轻易将福王派来的杀手击败,心想有二人在侧,安全稳妥,自能顺利登上帝位,不由神驰未来,半晌回过神,喜悦无比,点头道:“你们有什么要求,只管开口。”

    王安只担忧许清浊当面申冤,劝道:“东宫不可戏言。”太子乐呵呵地道:“王师傅何必多虑?我是说,等我继位了,君臣有别,届时两位英雄或许就不敢开口了,现在正好先说明白。”

    王安道:“是。”冲许清浊使了个眼色。许清浊懂了王安的意思,但听太子语气和善,暗觉他有明君之资,大生亲近,不由心中一动,跪地道:“太子爷,人愿求四海升平,百姓安乐。”

    太子微微讶异,与王安对望一眼,点头道:“此亦吾所愿也。我问的是,你自己有什么要求?”许清浊壮起胆子,道:“人的私愿已报与王公公,不敢多提。但依人所见,四海升平,百姓安乐,还有偌大一个障碍。”

    太子奇道:“你说来听听。”许清浊整理思绪,缓缓地道:“太子爷,人是边防将领之子,从在关外长大。女真人盘踞辽东,早对中原虎视眈眈。朝廷始终未察,直至夷主建国,才派兵攻打,可不识夷主奸猾,主帅轻敌,终致大败。实不相瞒,人便曾追随北路总兵马林大人参战,亲眼目睹此役。”说着,讲到关外生灵涂炭,同胞被俘,悲愤不已。

    朝廷失察,养虎为患,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朝中忙于争储,忽视关防。太子身为局中人,深明此理,他作为储君,得怀有治国之方、补救之策,不是把罪衍推给郑家,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他闻言沉默不语,陷入沉思。

    王安多瞧了许清浊几眼,问道:“许公子和马总兵是何关系?”许清浊道:“先父乃马总兵帐下游击将军”顿了一顿,忍不住道:“王公公,去年兵败后,我即与马总兵分别,不知他如今”

    王安叹道:“马林总兵已殉国了。”许清浊早也猜到了,泪涌眼眶,不住伸袖擦拭。他毕竟还怀有一丝侥幸,若马林尚在人世,独守开原,便恳求太子登位后,加派兵力,助他完成抗金之愿。

    马林一生视努尔哈赤为劲敌,殚精竭虑,却遭尽外敌算计、同僚拖累,虽有远见智策,依旧落得尚间崖一战惨败。许清浊自被马林带大,朝夕相处,岂能不懂马林的志愿?

    他听闻马伯伯殉国,悲痛渐化为愤怒,言语也随之变易,道:“努尔哈赤是我明朝的心腹大患,一日不除,祸害无穷。恳请太子爷登极后,注重边事,增兵关外,好一举反攻,覆灭金国,为死去的大明将士、百姓报仇雪恨!”

    太子咳嗽一声,道:“这就是你的愿望?”许清浊凛然道:“是!”太子转向王安,叹道:“我从体弱多病,原也没有为君者的福相。父皇不喜欢我,为国家体面想,欲另立储君,那也算情有可原。但父皇为此与百官僵持,君臣不能同心,导致政事懈怠,军务失措,才让女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