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她们是要把自己煮熟了,以肉汤贡献于城头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城上坚守的将士们,端起众位太妃身化的肉汤,一饮而尽后,含泪杀向涌上城头的狄虏。在他们身后,更多的男丁或捡起带血的兵器,或斩木为兵,不断涌上城头,连孩童也帮助搬起滚木石块上城,砸向狄虏。
随着娘娘、宫女、太监的不断跳入大鼎,民妇和少女们也开始跟进,最后连那些青楼女子,也多有人效仿。于是那鼎中渐渐漂起一层油花,再被鼎下燃薪的苦民,含泪勺起,送上城头,化为泼向阻止狄虏登城的滚油……
当京师围困终于解除时,据说已是近十万城中女子跳入鼎中,众多尸骨相枕,捞不胜捞,人们再也分不清这是太妃娘娘的,还是民妇少女的,又或是青楼女子的。于是全部合葬于义冢中,又在冢前立起大碑,名为鼎食冢。
鼎食冢日后香火繁盛不衰于千古,以之彰表那些为国献祭的女人们,无论她们身居显贵,还是平凡如尘,又或是操持贱业。所谓戏子无义,有些倒是真的,可也不能一棍子敲死,你来逢场作戏,人家岂能不陪着你演戏?可婊子无情,那是对你嫖客而言,不过皮肉买卖,谈何能为有情?然于家国之重,她们仍然是心怀大义的,跳入鼎时一样决绝的与常人并无二致,理应彰其节烈,铭刻于千古传唱……
当然这段历史,最终还是隐去了那些跳入鼎中的太监们,但当国难来临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还是甘愿捐出了自己不完整的肉身……
日后的叶长风,很长时间被误以为最爱看银瓶梅,其实他只是翻阅其中有关饮食起居、茶道文化的片段,并非以色自娱。真正最心仪的戏文,就是那顶礼膜拜冯梦龙的《鼎食记》,不止能一字不差地烂熟于心,甚至困道徘徊不前,偶尔化凡入红尘行走,流连于戏园子时,也是必点的折子戏。
那些生旦净末若是唱得入微传神,尽显那跳入鼎中的节烈,就是抹了一把眼泪,再一票金冬瓜砸上台。用叶长风自己的话说,这猎国国风炽烈,便在于钟鸣鼎食,在天星国宰执与猎国从九品团练副使间,叶长风宁愿选择后者,是故每以从九品自居为乐……
钟鸣鼎食之下,其风烈烈,厮民离殇,其气浩然,故国浩荡……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