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转了很多,看了很多谈论政治的文章,自己从来没写过。倒也不是不敢,只是单纯的层次未到,没有形成完善的政治观罢了。从第一次读厚黑学到现在五年时间,读完了史记,再扫了遍华夏三千年大事大势,读了两遍1984,两遍动物农场,乌托邦三部曲和其余两本反乌托邦三部曲也粗粗扫过。再以孙子兵法c论语c商君书为理论基础,战国策为实践准绳,延展兵儒法三家思想,当略知皮毛。细品了半本道德经,微妙玄通,不能参得其十分之一。每隔一年再看一次厚黑学,感悟从不相同,史观渐变。再以小说紫川c贩罪c秦吏三书为照,印证所悟,广习诸君之论,与己类比。终于近一年来,史观再无重大转变,故此可谓吾史观定型之文。

    其一,儒。

    孔孟儒学所谓仁政,不过两点:使君为明君,使民为顺民。孔孟之学,参照周礼。是以君明与不明,为首位要务。即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云云。惜乎秦一匡天下,汉帝继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此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君王不论失道得道,都已经没有了与他竞争之人,纵为至不仁,天下也没有那个至仁的君王来威胁他了。此正所谓外无敌国外患。自此,君王松懈,而自董仲舒以后的两千年,儒,便只注重于使民为顺民这一点,彻底沦为官僚体制的腐朽机械。君子六艺不见,三纲五常独存。惜乎,华夏有朱熹等腐儒流毒千年!

    其二,兵。

    孙子兵法之中前三篇,概括不过一句:兵者国之大事,一旦用兵,举国浩劫,慎重慎重。春秋以前,凡用兵,必筹划数载,以求在必胜的情况下一击制敌。周武王大合诸侯,兵锋大盛,已是必胜之局,也仍然止步孟津。此后再筹备了整整两年,终于牧野之战一战克敌。先周交战争王,春秋之战争霸,都是细细谋划一战而决。如此作战,几乎丝毫不损害民生。打仗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比对方强大,吸引民众归顺的手段而已,可谓争民之战。而战国以后,争地之战,争城之战旷日持久,百姓十家破其。此后更是将保存实力定义为逃跑和投降的可耻行为,使得战争不到一方彻底败亡绝不停手。是以此后华夏两千年,每战必令生灵涂炭,人口锐减,此兵之过也!

    其三,法。

    作为春秋战国最后的大赢家,法家令人不免多看了几眼。人总会堕落,所以用公正的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家脱胎于儒家的礼法,却更胜一步。法无信不立,在既成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上至公子王孙,下至黔首贱民,只要努力耕战,都有进身之资,只要触犯法律,也都会受到制裁。在法家的统治下,优胜劣汰被发挥到了极致,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给国家做出的贡献来换取更好的生活,而破坏发展的行为必遭严惩。只要有秦这样的强大的中央操纵,法律将可以得到完美的实行。这种彻底公正的依法治国,曾是我理想中的乌托邦。但是太可惜了,法家还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第一,法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大部分的法律是出现了某种破坏行为之后才被制定出来阻止日后的这种行为。然而潜在的破坏无穷无尽,人们总会试图钻空子行走在灰色地带谋取私利。完美的法,很遗憾,不可能存在。第二,即使有完美的法,普法是个大问题。完完全全的法制社会中,法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要说在识字率极低的秦朝,就算是现在,多少人能完全记住所有的法律?第三,纵使法律是完美的,执行法律的,依旧是人,是有缺陷的人。当然,我们可以再制定针对执法者的法律,将害群之马剔除。但是最后,如果真正达到了所谓完美的“依法治国,”天下真的就太平了么。

    不错,天下真的就太平了。太平与混乱相对,当一切都按照法律设定好的框架运行,自然就能发挥出每个人和社会最大的潜力,达到天下太平,国家富强。然而相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