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一行清丽的小楷: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璎珞所画之人,莫非是我?她引用初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或许是想告诉我:今生今世,无论我在哪里,她都愿意一路追随,陪伴左右。璎珞,你的这份情深义重,王维我将终生铭记在心。”

    王维屏气凝神,久久地看着这幅画和这行字,目光不舍得离开分毫。

    此时此刻,远在定州的璎珞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她的意中人,已经读懂了她想要表达的全部心思。

    得到璎珞回应的王维,心情最是舒畅。人世间,还有什么比一见钟情、两情相悦更让人意气奋发的呢?

    到长安后的第二天,王维收拾妥当,心里记挂着岐王。于是,信步走去,不知不觉就到了岐王府上。此时还是正月,门人一见到王维,就忙过来请安问好,并一径将他引到了堂舍,再由婢女将其引到了岐王书房。

    岐王正站在书房的雕花案几前笔走龙蛇,满案是一张张墨迹淋漓的宣纸。王维微笑着示意婢女退下,独自安静地站在一侧,欣赏岐王泼墨挥毫。

    岐王屏气敛神,写完最后一笔,端详良久,才放下笔来,抬头微微一笑,说:“摩诘,你来了!”

    王维颔首微笑,上前几步,向岐王拱手作揖道:“王爷好兴致,王维不敢打扰。”

    “摩诘,你素来写得一首好字,于草书和隶书上更是颇有心得。本王许久没动笔墨,很是有些手生,你来帮本王看看。”

    王维欣然走到案前,只见案上平铺着一张平常尺寸的白麻细纸,纸面略呈黄色,上面是几行飘逸的今草,气韵流转连贯,字迹劲秀洒脱。

    王维只看了一眼,就不禁脱口而出:“这是‘草圣’张伯英的帖子么?真乃稀世好帖!”

    “摩诘好眼力!确实是张伯英的真迹!”岐王点头称许。

    岐王和王维口中的“草圣”张伯英,就是赫赫有名的东汉书法家张芝。他擅长草书,不仅书艺炉火纯青,且对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进行大胆革新,开创了“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今草,被世人誉为“草圣”,和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草书大家并称“书中四贤”。

    “张伯英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可惜他罕有真迹传世。家父在世时,临摹过多年草圣的好帖。或许是受家父影响,相比楷书,我对草书更偏爱几分,并一直想一睹‘草圣’真迹风采。”

    看到好帖后的王维,剑眉舒展,侃侃而谈,眼眸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如此说来,你今天就可以如愿了!这正是张伯英的《八月帖》真迹,你不妨细细看看。”岐王得意地笑道。

    王维忙弯腰俯身,低头专注地看了良久,半晌才直起身子,逸兴横飞地感叹道:“这纸张,这气韵,即便是放在张伯英的真迹里,也堪称上上品。”

    “摩诘,你以草隶见长,临草书帖更是一绝。你若有闲暇,不妨多临几张《八月帖》,本王自有用处。”

    “多谢王爷厚爱,‘草圣’真迹可遇不可求,能临摹如此好帖,自是平生最为快意之事。不过,要临出好帖,却也要几分机缘,恐怕要多临几遍才好。”

    “不妨。你得闲时来本王府上慢慢临摹便好。”

    王维欣然应诺,停顿片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启齿道:“王爷,我此番重返长安,家中二弟夏卿和我同行,也是为今年春闱而来。如若王爷不弃,我想带二弟一同登门拜访,不知可否?”

    “摩诘,方才听你口气,本王还以为你遇到了何等棘手之事,原来只是寻常小事,这有何妨?本王虽未见过令弟,但太原王氏的名声,本王还是知道的。今后,但凡你想引荐给本王的士子,只管放心带来,本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