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道是:恋恋不忘红尘路,人间万苦人最苦,假使一品无名破,转凡入圣得解脱。

    故事还要从几家人说起。

    在中海县,住着一些世代以务农为生的人。这些人,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范围,超不过方圆十五里地,大多数时候,都在田间地头忙着自家的生计。

    在这个县城里,同时也住了一些人,和其他人一样,他们也默默无闻地从事着耕种工作,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并不甘心这样千篇一律地生活,他们梦想着自己也能有朝一日跟广播里说的那些城里人一样,住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些人中,其中有两家人较为典型,一家人姓郑,由祖父到孙子,已经超过了三代。待到孙子这一代的时候,家中人丁兴旺,光是男子就五六个人,各个生的身体强健。

    另一家人姓杨,也是村里的常住,自从先祖出家修道后,后代子孙就都安息此地,以务农和放羊为生。

    郑家的二儿子叫郑明朗,是建国以后出生的。由于当时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所以,求学中断了。无奈之下,只能跟着当地的一些‘红卫兵’干起了‘破旧立新’的事业。

    杨家祖辈都是老实人,先祖杨洪德自小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加之当时家中穷困潦倒,所以在十二岁的时候,被开源道长收为弟子而归入道家。其后,家族日益兴旺,很快形成了当地一门望族。到了这一代,在大哥杨康顺和二哥杨康华的共同努力下,杨家的家业又近一步扩大,除了日常农耕外,还养起了山羊,给当地人提供羊毛和羊奶。

    时间一晃过了几年,郑明朗的年龄也渐渐大了起来。

    有一天,村上来了一些当兵的人,说是为了国防的需要,征募年轻人,参军入伍。当时,村里许多人都被这声势浩大的阵势吸引住了,大家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都期望通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改变人生命运而为家族增加荣誉。当然这样的事情是绝对逃不出郑明朗的‘法眼’的。

    从小时候开始,郑明朗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他虽然跟众人一样出力干活,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他是不甘平庸的。他曾经在作文中写道自己的追求是想进城工作,脱离农村。为此,他还被老师和其他同学批评过。但是,批评归批评,追求不曾改变。

    而今这个机会就放在眼前,郑明朗岂会善罢甘休呢?

    为了达成心愿,明朗想方设法的讨好自己的父母和亲友,希望他们能够支持他参军入伍。

    可是天不遂人愿,偏偏是大哥已经先于他报了名。而家中再无精壮劳力,所以全家人都不同意他的请求。为此,他并不甘心,曾多次跑到征兵办公室请求相关领导能够接纳他,可是当征兵人员了解到他家中的实际情况后,还是无奈地回绝了他。而他这样的行为也遭到了父亲的毒打和母亲的斥责。

    看着哥哥郑金明跟着征兵人员渐渐离去的身影,郑明朗的心如同从天堂跌入地狱一般。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他不得不任命。

    与此同时,杨康顺在这些年里反而是过得十分滋润,在继承了祖业不久后,他就跟弟弟对家中的大小事务做了规划。大哥杨康顺负责务农和地里的事情,而二弟康华则负责牧羊,在兄弟二人同心协力下,杨家面貌焕然一新,很快进入了村子的前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酸甜苦辣咸,五味人生遍尝。

    自从参军的计划落了空以后,郑明朗的人生一下变得黯淡了许多,往日的笑容,而今已不再有。取而代之的,是繁重的劳动和永无止境的懊悔。

    大姐郑文娟看着弟弟这种神情,心里不由地升起几分同情来,闲来无事的时候,也经常帮助明朗处理一些工作,给他减轻一些生活的重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