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章属于番外,主要介绍曹操的处境以及古代政治,可不看,这是第一更,四千字大章节奉上!)

    皇帝任命百官,百官辅佐皇帝牧民。

    皇帝与百官、皇权与臣权,自封建王朝出现之后,便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存在,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却又时常对立、彼此争锋。

    在曹操个人眼中,皇权与臣权之间的争斗,从先秦时代,君臣两大阶层出现之后便开始了,时而皇权压过臣权,时而臣权又压过皇权,可谓是此起彼伏,互有胜负。

    秦始皇十年,秦王嬴政毒杀秦相吕不韦开始亲自执政,此时嬴政虽未称帝,但是在周室衰微的情况下,诸侯王本身已经相当于皇帝,秦国王权开始压制臣权。

    随后十年间,秦王政横扫东方六国,彻底取代八百年周室,称帝建国,为了分担皇帝压力,也为了能辅佐皇帝,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职位—-丞相,丞相的出现代表了臣权与皇权的对抗,只不过秦始皇功绩与法家的影响力甚大,丞相虽然在秦朝出现,但是并没有与皇权对抗。

    汉帝刘邦,三年灭秦,五年亡楚,称帝建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压制臣权,加强皇权,“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韩信则是首当其冲,先是将韩信的齐王改封楚王,意图用项羽在楚地的残余势力削磨韩信,只是出乎刘邦意料,韩信一改以往的做法,不但不派兵镇压,反而安抚项羽在楚地的残余势力,楚国被韩信迅速掌握。

    刘邦无奈之下,只能用张良计策,假称游览云梦泽,强行罢免韩信的楚王,改封淮阴侯,韩信所代表的功臣集团势力一降再降。

    汉十年,吕后召韩信入长乐宫,意图杀害韩信。

    但是当年刘邦与项羽对峙时,为了取得韩信的信任,刘邦曾说过对韩信三不杀,何为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于是吕后设计将韩信骗到长乐宫三层绣花楼上(此所谓见地不杀),并把锈花楼上窗户严封(此所谓见天不杀),然后将韩信装进布袋里,把他兜起来,用绳索将其活活勒死,也有说是竹子活活插死(此所谓见铁不杀)。

    韩信死后,张良辞官隐退,萧何虽然仍在做官,但是年事已高,刘邦出于各种考虑,放过了他,随着三大功臣的下场,汉朝初年,皇权空前加强,臣权再次被压制。

    韩信被杀,张良隐退,萧何不久后去世,丞相由曹参接任,汉惠帝时期,曹参身为丞相,政治上“萧规曹随”,实行无为政治,君相矛盾还不深。

    吕后立诸吕为王时,丞相王陵极力抗议,吕后十分棘手,只好迁他为“帝太傅”,继承王陵的右丞相陈平迫于吕后压力,凡事唯唯。可是到周勃诛诸吕安刘氏后,形势大变。周勃、陈平作为元勋尊崇莫比。

    汉文帝只是以庶子入居大统,凡事谦让,使得丞相权倾一时。汉文帝、景帝都是谦让的皇帝,对于丞相的决定不轻易否决,丞相的权力到此达到一个高峰。

    西汉初年,御史大夫在职责上接近皇帝,成为皇帝的心腹,晁错任御史大夫帮助汉景帝出谋削藩,而丞相陶青、太尉窦婴反而不参与,御史大夫成为皇帝限制相权的工具。

    汉初,御史大夫作为储相在文、景二帝时逐渐成为定例。汉武帝以前的丞相,真正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汉初丞相的出身大都为列侯。丞相的权力恰恰达到无以复加的时候,皇权与臣权的矛盾激化了。

    汉朝继承秦代的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在权力机制上实行丞相负责制。丞相辅佐皇帝,总揽庶政,在文武百官中权力最大,地位最尊。汉初的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各项大权于一身,总领百僚,有权任免官吏、考课吏治,甚至诛杀犯官;直接参与朝廷决策、制定法律政令,对皇帝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