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民穿一身刚拔下帽徽领章的草绿色军衣,跳下汽车,重又踏上了离别六年的红丘陵。熟悉的山城,掩蔽在树荫里,夫荑河水,安静地从山城脚下流过,还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温柔,静静地从南向北流淌,生怕惊动了山城的居民。陈志民背着简单的军用背包,一手提一个旅行袋,与一起退伍的战友们赶往县民政局报到。
民政局热情地在县招待所招待这批曾经为祖国站岗放哨的红丘陵的子民。一个简短的会议,战友们就要各就各位,回归故里,为生计,脸朝红士,落地生根。几年的情谊,爆发出心灵的力量,互相紧紧地抱着,泪雨纷纷,互相祝福,互相叮咛,再厉害的文人的笔,也难以描述当时那种难舍难分的场景。
十二点,民政局免费招待午餐,陈志民坐在墙角的桌旁,与战友们享受着在当时看来很丰盛的午餐。邻公社的一个战友大声叫着他的名字,寻了过来,身后跟着一个靓丽的姑娘。
陈志明急忙放下碗筷,起身越过餐桌,伸出手来,热情大方地握住了姑娘的手。“雨荷,你怎么寻来了这里?”虽然不曾谋面,陈志民凭鸿雁捎来的相片认出了眼前的姑娘。这时,与陈志民同连队的几个战友,因为在部队时曾经看过程雨荷的相片,也认出了程雨荷,伸过手来,握手寒喧。
姑娘确实长得靓丽。圆圆的脸蛋,一双既水灵又含情的大眼睛,红润的脸上,两个小小的酒窝,笑起来十分迷人。红碎花衣裳遮挡着两棵破土而出的嫩笋,挺立圆浑,展现出青春的无限魅力;两根辫子,垂到腰际,走起路来,左右摆动,烘托出青春的活力与神韵。
战友们纷纷起身让座,寻杯拿碗,邀请程雨荷共进午餐。程雨荷说是刚刚在姑姑家吃过了,没有接战友递过来的碗。战友们七嘴八舌,第一次见到战友嫂子,高叫着要陈志民请客喝酒。惜别前的沉寂气氛,顿时被叫喊声打破,招待所食堂里一片热腾。
陈志民并非吝啬,而实在是囊中羞涩,有限的退伍费,给程雨荷买了几套衣料,口袋里仅存二十几元,就是全部拿出,也不能供大伙沾湿嘴唇。
陈志民正迟疑地思索,如何回答与之并肩六年的战友,挥了挥手。同连的战友c也是高中的同学马林,看出了陈志民的心思,拍拍手掌,示意大家安静。高声说:”大家别乱起哄,都翻翻自己的衣袋,还存几个钱,够不够这两百来人喝一口?总不能把陈志民榨干,回家买锄头c斗笠的钱都不留,两手空空去刨地。要喝酒,等他办喜事时,到他家里喝去。还是赶快吃饭吧,你们家门口还等待着望眼欲穿的眼睛。”
马林的这一声喊,顿时使大家冷静下来,也确实,自已口袋里的几个钱,又能买得几两酒?于是放弃了刚才的狂热,继续清理自已的碗里,盘里,因为下午还要赶车,离家六年,怎放得下归家心切?
程雨荷趁陈志民吃饭,拿了陈志民军用挎包中的水杯,倒来了一杯水,似有几分腼腆地放在陈志民的面前。
吃完了饭,战友们怕误了车程,各自清理行装,相互握手告别,各自分道扬尘。
战友们都走了,招待所的食堂里只剩下了陈志民和程雨荷两人。
“雨荷,你走这么远来接我,怎么不提前告诉我?”
“你信上说今天到县城,你既已退伍,我的信还往那里寄?”程雨荷低下头,不敢对视陈志民火辣辣的眼睛,脸上现出了几分羞涩的红晕。
“既然来了,就随我到家里去看看吧!”陈志民热情地邀请程雨荷。”我们虽然信来信往了一年多,但你对我家的情况还不甚了解,我们那里的自然条件很差。妈妈去世了好几年,老父守着一个家,妹妹还没结婚,家里的景况很差。”陈志民坦率地对程雨荷说。
“你家的情况,我也了解一些,去年冬天,我妈要我姨带她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