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李知宇早早便已醒来,随意的抹了两把脸颊,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轻盈跃起。
屋外,红日初升。点点光霞已洒下寸寸光辉。赵树理穿着一身短布挂衫,手里拿着一柄锄头在田间挥汗如雨。
李知宇跑出屋门,看了师父几眼,本想前去帮忙,可师父一向不喜做事时被人打扰,李知宇深知师父脾气,便也不好前去。再者,锄头沉重,纵使李知宇能略微翻地,这几亩薄田却也不是李知宇这小小少年能翻遍的。
赵树理双臂用力,仔细的锄着脚下的土地。但细细看去,却与常人不同。寻常百姓耕地锄草,气息都是由盛而衰,逐渐难接。可赵树理却是大不一样,气息悠长,一气相承,毫不衰竭。李知宇站在原地,着实无聊难耐,过不多时便向远处跑去玩耍。
流水潺潺,镜映山林。李知宇悠悠而行,只是玩赏风景,过不多时,只听的丈余外有浣衣声悄然而起。李知宇寻声而去。
溪水绕山流下,本是急流。又因为山下地势低洼,每遇大雨,时常淹没良田。后来,本地村民不堪其扰,凿山穿洞,搭木成桥,历时几载,这才引水成渠,一则供农田灌溉;二则供附近百姓取水调羹。
且说溪边上首,住着一户人家,丈夫早亡,妇人却并不离去,而是长居于此。期间虽然偶有泼皮无赖上门叨扰调戏,女子却也并不恼怒,只是规规矩矩待人,堂堂正正做事,有理有据。后来日久,附近汉子不仅不再继续调戏寡妇,反倒劝解自家娘子多多学习这寡妇谨守妇德,不生枝节。周围妇人自是不允。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这张寡妇颇有姿容,言行举止极为端正。为人柔中带刚,有理有节。自家丈夫每每路过,心神便极为不定,美人固然隔云端,可好歹居于东门,心中更是不愿。便有留言传出,这张寡妇和赵树理珠胎暗结,不知为何过了许久二人才会,而李知宇自然而然就成了周遭妇人口中的“野种”。
李知宇小脸微红的向着张寡妇洗衣之处走去,想起张寡妇有时将自己搂在怀中让自己叫他娘,心中既觉温暖,又觉迷茫。可是张寡妇却恍若未觉,依旧对李知宇喜欢得紧。每每遇到李知宇,不是手中拿着糖果,就是从山上采的野桃,一个劲的往着李知宇怀中塞。李知宇老大的不好意思,可又实在对张寡妇喜欢的要紧,不得不勉强推脱接受。
溪水潺潺,妇人弯腰洗衣,衣随水动,水随风流。过不大时,只见张寡妇已经洗完了衣物,正将洗净的衣物放入盆中,拢了拢额间的青丝。李知宇轻轻走去,映在朝日红光中。
张寡妇轻声笑道:“怎么?今天不去学堂。不去看看那老刘头的闺女,那小闺女长得可是好看。”张寡妇说罢,转过身来,看了看岸上的白衣少年。李知宇听着张寡妇调侃,小脸微红。本来他就一直随着师父依山傍水而居,对人情事故更是极为疏远。平素不说女子,便是人烟也极为少见,好不容易入的学堂,认识了几个小女孩,其中又与老张头的闺女最为亲近。这被张寡妇这么微微调侃,少年又羞又恼,却是难言。不过,那老刘头的闺女,倒是真的好看。李知宇心中想着,表情羞涩。
张寡妇见少年脸上红白不定,时而羞涩,时而迷惑。心下凄惨。少年心绪最是浅薄,不论喜怒具是表于颜色。对于男女好感,更是难遮。可人一旦年龄稍大,风霜尽染,经世事百态,喜怒不表于色,真不知是苦是乐。
农田前,赵树理耕完田地,放下了手中的锄头。看了看空中早已掠过树头的太阳,脱下了身上的短褐挂衫。走进房门,换上了一身青布长袍。手中拿着一柄断剑,走出了家门。
李知宇被张寡妇调侃的低头不语,只是双脚在地上不断磨来磨去。过不大会,赵树理飘飘而来。
“知宇”赵树理轻声唤道。李知宇抬头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