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这天,早早的就吃了晚饭。时间提前,是为了更衣。
古时,上厕所文明说法也叫做更衣,现在不是那意思。现在的更衣,就是换衣裳,重点是挑选衣裳。
挑来挑去总是难以决定穿什么好的人是谁?当然是杨丹。
其实杨丹换衣服,本来不慢的。谁知,换好之后,九难说,要梳明朝发型。发型变了,衣裳也得变啊,但杨丹的衣裳全都是清式的。
幸亏存有布料,就现做了。
粗针大钱不要紧,反正是黑夜之中让人远观,关系不大。
这样,一直耽搁到即将打更,杨丹才算完事。
——
九难也换了件藏青色僧袍。颜色虽然普通,但却是高级天鹅绒布料手工制成,挺括有坠性,并且还不易沾灰。其来源嘛,自然是韦小宝花的钱了。
剧情中九难参加杀龟大会是易了容的。原因是九难重伤于六个喇嘛之后,武功没有恢复。
现在,九难就没有易容了。
回忆一下闯皇宫时九难说过的话:“我怎能穿鞑子太监的衣衫?”“我也不扮喇嘛。就这样冲进宫去,谁能阻挡?”这是显然不是喜欢易容的人。
其实九难个性并不张扬,她从不主动宣称自己是前明公主,说自己武功极高,但别人若是猜出来,九难也不会否认。这不是高调或低调的问题,而是“活得坦荡”。
——
一更时分,郑克爽带了两个伴当过来敲门。
此时的郑克爽,早取去了假辫子,穿了明朝王公的冠戴,神采奕奕,丰神如玉。
原剧情中,九难因为久不见故国衣冠,所以又是欢喜,又是感慨。
现在,由于刚才杨丹那边就现diy了一套明朝女装,九难的情绪已经发泄过了,所以九难见了郑克爽之后,平静如常。
郑克爽和两名伴当乘马车,杨丹和九难仍然骑马,不久,到了槐树坪。
槐树坪,是一处群山环绕的一片平地。该处原是乡人赶集、赛会、做社戏的所在,在河间非常有名。
此刻,平地上已黑压压的坐满了人。
郑克爽一到,四下里欢声雷动,数十人迎将上来,将他拥入中间。
原剧情的这个时候,九难因为武功未复,就带着陈珂和韦小宝躲到角落去了。
现在,九难的武功处于鼎盛状态,徒弟身手也是奇好,还躲什么躲?
——
此处,还需要补充说明一件小事。
郑克爽拒绝住到冯氏兄弟安排的地方去,是需要理由的。冯氏兄弟好不容易找了个漂亮庄院,把关系疏通了,把庄院打扫了,把下人们全都换了,然后盛情邀请郑克爽入住。郑克爽怎么能直接拒绝呢?
拒绝,需要找个理由,那理由还必须是有一定事实支撑的。
于是当日郑克爽就说:“承蒙冯氏兄弟盛情邀请,非常感激。但可惜,此番过来,尚有一长辈同行。今长辈住在城内客栈,且不愿挪动地方,故郑某只得辜负兄弟的这番好意了。”
翻译一下也就是:有长辈同行;由于自己要就近照顾长辈,所以拒绝。
长辈是谁呢?当然是九难!郑克爽又没说同行的长辈来自台湾——这就叫做有事实支撑。
——
回到槐树坪。
说众人迎上前来,然后拥着郑克爽的马车和九难、杨丹两骑,直到槐树坪的中间。
当然不能排除九难和杨丹,众豪杰心中都有数——九难是郑克爽的长辈,杨丹是该长辈的心头宝。
然后,散去的散去,就位的就位。郑克爽、九难、杨丹,就留在了相对居中的位置。
一轮明白渐渐移到头顶,时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