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起那张本原,本是公孙羽的同窗好友,总角时,又都住在同一个小镇的郊外。

    张本原家本来一贫如洗,只有一个寡母,并一个妹子,没有田地收租c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靠他母亲帮人家浆洗衣物,做些杂事,赚几个铜板度日,日子极为清苦。

    张本原幼年时,因见别的孩童都到私塾就学,就也到家中吵着要上学,他娘也不理他,只说:

    “我儿,你那老爹,扔下我们孤儿寡母不管不顾的,你和你妹子几年都没做新衣裳了,咱们家本就是三餐不继,有了上顿愁下顿的,如今更是穷的快揭不开锅了,那有闲钱给先生作束脩,只除非是天上掉下馅饼,否则,你却让我哪里给你捡这银子去。”

    张本原年纪尚幼小,哪里肯听,又哭闹了几回,他母亲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这时,却有人上门提亲。

    原来,附近有一家姓严,家底有些殷实的土财主,家里有十几亩地,自己也种了两亩地,其余的都租给别的佃户栽种。

    他有个女儿,长得粗壮平庸,远近闻名,他开始时还讲究门当户对,无奈附近的土财主家都看不上他家的女儿,因此至今还未有人上门说亲。

    虽说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人家,她那女儿,倒也不是无人问津,寻常的粗汉c流民家的小子,倒愿意和他们家结亲,无奈他们家又看不上,如此高不成,低不就的。

    眼看他女儿今年都已到了及笄之年,若再不定亲,恐怕要遭左邻右舍取笑,严家不由得十分的焦急。

    可巧,张本原的舅舅原是他们家的长工,有次和东家闲聊,就说了张本原的情况,东家听了,便有些留心,就叫人多方打听张本原家的境况,见那张本原虽穷,人倒长得一表人才,就觉得这是个机会,便不顾脸面,主动托媒婆到张本原家,暗示他老娘上门替儿子提亲,并承诺给女儿几亩田地做嫁妆。

    张本原母亲听了,正中下怀,认为这是送上门的好事,她也知道严家女儿的容貌粗鄙,但如今家中这等情况,哪里顾得上这许多,可巧张本原不在家,其母也就顾不得问他,就一口代为应承下来。

    张本原回来时,听了这事,果然老大不高兴,因说道:

    “娘,这事我不能答应,谁应这门亲,谁娶那丑女,况且,她年纪比我大多了,我岂不遭同村人取笑。”

    “有什么可取笑的,那小姐只比你大得三岁,俗话说,女大三c抱金砖,再说,你不看看我们家的光景,一日三餐不继,吃穿都成了问题,如今略有姿色的姑娘都想嫁个有钱人,不然的话,宁可嫁给人做妾,也不愿嫁给穷汉,咱们家穷的叮当响,你还指望将来娶个千娇百媚的娘子不成,依我看,不过是做你的清秋大美梦罢!如今,亲家送了几两银子,晚上就能给你做顿白面吃,也可给你和你妹子扯上一件新衣裳,你不是还想上学,如今给先生的束脩,不就有了着落,再说了,你娶了那小姐,他家会陪嫁几亩田地,将来,你就用那田地做本钱,到那时各凭本事,你要能发家致富,再娶个美娇娘不就得了。”

    张本原听他娘这等说,也就不言语,过得几天,严家果然送了些财帛接济他家,他很快就在本地私塾上学,却和公孙羽同桌,两人年龄相仿,又都谈得来,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出则同出,入则同入,有如亲兄弟般亲厚。

    私塾里,孩童之间,难免无知生事,口角c打闹的事情,层出不穷,他们见了张本原,不依不饶,每天就取笑他是严家的“小丈夫”,有个促狭的小子,还编了首歌谣,在私塾里到处传唱:

    “小丈夫,小丈夫,找个娘子大三斤,生个孩子少三斤。”

    张本原听了,气不过,当时就和那小子扭打了起来,其他孩童见了,凑了过来,也跟着起哄胡闹,也有的趁机踹了张本原一脚的,公孙羽看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