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话分两头。(以下引用文章均为正史)

    太平军方面:

    1853年(咸丰三年)1月2日,太平军将士从武汉出发,以战船万艘乘以水师顺流而下,攻克武昌后,逼得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太平军连续攻下武汉三镇,直接威胁苏皖豫蜀。1月至3月之间,太平军接连攻下武汉﹑安庆﹑南京、安徽﹑河南。在经过安徽省、河南省时,皖北捻军纷纷响应,到处可见揭竿而起的队伍。捻军自此与太平军有着交集,进入混合抗清的互助模式。这使得清廷大为惊慌。于是皇帝下令将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徐文缙革职查办,以向荣为钦差大臣,管理两湖军务。又设立了两个钦差大臣:一个是河南巡抚琦善,率军防护信阳、新野、一个是两江总督陆建瀛,率领将士把守江皖。

    由于沿江清延的军队较少,钦差大臣向荣尾随在太平军后边,不敢与之厮杀。太平军在文济老鼠峡下巢湖一战中,杀了清寿春镇总兵恩长,消灭清军约三千余人。两江总督陆建瀛闻之后,逃回南京。太平军又接连攻下九江、安庆、芜湖,于1月29日打到南京城下。将陆军将士驻扎在雨花台,水师将士驻扎于水西门外。此时南京城内尚有五千余八旗兵驻防,又有乡勇团练一万余人。然而这些都是久未参战或是从未参战的纨绔子弟,听闻太平军打来了,便都脚底抹油走为上计了。而皮时,一边准备攻城,一边宣扬教法,鼓动广大群众。后于2月10日攻破南京北城仪凤门,两江总督陆建瀛死于战乱。次日分别从南城聚宝门及水西门、旱西门入城,,斩杀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等人。自此,南京城被太平军占领。

    南京城破之时,太平军将士进行了惨绝人道的大屠杀政策。无论男女老幼,满汉僧尼。只要军士们乐意,随手就是一刀。当然,也有虐杀成性者,过于血腥,这里不在表述。

    咸丰三年(1853)2月20日,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据史书说,此时太平军的领导人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发生了大的分歧。洪秀全认为应该分兵镇守江南,主力军进取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直取北京。而东王杨秀清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应该在南京定都,从此设下基业,天下指日可定。并以“天父下凡附身”,杖责天王洪秀全。迫使洪秀全定都南京。于是,太平天国“奉天体天之意”,将南京改名“天京”,并发布《建天京于金陵论》,正式建都于此。自此,洪秀全和杨秀清结下了重大的矛盾,为以后诛杀杨秀清埋下了伏笔。

    1853年3月20日,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访问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太平天国与清延谁也不帮,谁也不打。后来,英、法、美先后宣布“中立”。只因他们看到太平军强大的实力,不敢冒然公开帮助清延,决定暂时采取观望的态度。

    1853年3月4月间,清延派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命两湖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与前任湖北巡抚胡林翼,肃清楚北上游。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东征江皖。

    太平天囯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于1853年4月1日,由林凤祥、李开芳率太平军精兵两万,从扬州出发北伐。随后,吉文元、朱锡琨分别自浦口、相继统军北上。一路上历经艰险,突破清军围堵,攻克仪征、浦口、滁州、凤阳、怀远、蒙城、毫州等地。5月6日大败清延河南巡抚陆应谷,于10日占领归德(商丘)。后攻打开封不下,于汜水、巩县一带乘船渡过黄河。7月28日,自济源入山西、攻垣曲、绛县、曲沃、平阳、洪洞,经屯留,占潞城、黎城,后又折回河南,自涉县、武安入直隶,击败清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万余人,乘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