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005年9月9号星期五(也就是ucd的第二个迎接日),我们一年级的《电子跟电气工程》学生初次坐在一起听两位老师欢迎我们了。那两位男老师都是中年本地人,便是ti bryn教授和barry ceen先生。他们在那一年级的第一学期都没有教我们课,但就说他们两以后至少一位会当我们老师的。我便看到我们班一共有十二个人,分明为十个男跟两个女。那两位女同学之中,一位是来自爱尔兰南边的rk城市的jessica 一ll一y,而另一位就是来自伊朗的tanya zargari。

    我就不在此一一介绍另外九位男同学了,但我当天第一注意到的就是有两位似乎都是中国人。我后来看到一位的英文名字是‘cheng ba一’,而我后来认识了他之后就知道我猜对了他叫鲍成,便是一位比我大几岁的河北人。后来经过几次接触后,我在这里可以说的就是我们两都觉得不怎么适合做朋友。他第一年大学之后就转到別的大学去了,而在这本书里就不会提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了。

    至於另一位貌似中国同学,我就看到他的英文名字是‘jaie naig’,而我一时间就猜不出他是哪里人了。我看到他的姓不是国内又不是香港拼音,所以我还有点怀疑他是马来西亚或者新加坡甚至是韩国人!

    就在那天,两位老师给我们讲清楚了我们当学年的一切规矩,而当时最要紧的就是要定好自己的时间表。虽然我们明白两门选修科都是到了下学期才上的,但为了免得以后没位子也最好当时选好。另外我们每一科要是有实验或者教程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

    我们一周当中上课的时间跟中学时比都相当少,有时候两课之间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甚至有某些天都只需要上半天。我当天也首次看清楚自己当学期的六门科了,分明是:

    一一一一一

    工程物理1

    工程数学1

    工程数学2

    电子跟电气工程

    工程化学

    热力跟流体力学

    一一一一一

    我们的老师们,我就先不一一介绍了,但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惊喜的就是我们‘热力跟流体力学’的两位老师。他们每一位都负责这门科的一部分,而教我们流体力学的老师就是一位大概三十五岁的中国大陆人:焦育田博士。这学期内,我跟他就没什么故事值得提,而且他教过我这半门科之后就再没当过我老师了;可是我完全没想到大概两年后,我居然和他再有为了別的事的接触。

    另外,我们每个学生都被安排了一个导师,而我的导师就是一位当年大概六十岁的本地人:alfred f一rd教授。他当学年没教我任何科,但我以后又是和他有比较特別的接触的。最后我们所有工程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学生顾问,便是一位大概三十五岁的美国人:cele berry女士。

    我还发现ucd里那么多种工程科其实第一学期几乎都是一起上共同的科的,所以每逢上课都会跟二百多位同学一起在一个很大的演讲厅里听课。除了我读的《电子跟电气工程》跟ivan abe读的《土木工程》之外原来还有《机械工程》c《化学工程》c《结构工程》c《生物系统工程》c还有《未定工程》。这最后一科就是在一年级后才选择进哪一门工程的。

    我们每周二和周四早上都在一个市中心附近的叫earlsf一rt terrace的地方上课,所以每逢这两天就只需要坐一程车,也可以晚一点起床!那个地方看起来就像一座很旧的楼,但原来那就是ucd刚建立时的校园了。后来ucd就把这个地方的一半卖给了爱尔兰国家音乐厅,而这样后还在那里读的学生们就只有某些工程学生以及一些医学学生。ucd就打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