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恍惚,三千年入梦。
梦醒,杨难《天元经》融会贯通。
只是,这三千年过去,沉浸在《天元经》道法世界里的的杨难忘记了自己的一切。
当杨难修完记载在《天元经》上的最后一个道法时,他手中的经文忽生变化。
其上蔚蓝光芒乍现,让杨难大吃一惊,可还未等他有所反应时,只见这蓝色光芒耀眼,把杨难包裹其中,此时手拿经文的杨难如遭电击、雷噬,各种滋味缠身,那感觉,那酸爽,文笔难以形容。
片刻后,只见躺在地上的杨难,口吐白沫,翻着白眼,兀自抽搐不休,而这《天元经》已是在这雷光过后,消失不见。
再看杨难,突遭雷击之后,这身上有油脂般粘稠的污垢排出,这污垢漆黑且腥臭难闻,这味道比那在夏日里暴晒三天的咸鱼、醋泡三个月的臭鸡蛋,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杨难清醒时,初闻此味道,他不自觉地用鼻子又是细细嗅了一嗅,终是找到了味道传来之处,这味道的正是从他自己身上传出的。
只是他这一嗅,差点儿又是背过气去。杨难干呕一声,慌忙从地上爬起,捏着鼻子就向那小溪处跑去。
杨难找了一处低洼处,躲在里面浸泡己身,而他神游在外,此时正感悟着脑海里多出来的那些信息。
有些多出来的记忆在脑海回荡:君修《天元经》有成,使天元得化道印,道印筑此身,如此《天罚》中三术六式可传。
三术六式,名曰:《九天雷鸣诀》,掌此法者代天行者,可称大君。
《九天雷鸣诀》又分内外两卷,内卷《太息诀》、外卷《雷鸣诀》,内卷悟道,外卷筑法。
太息诀有境界高低之分,分别为元气境、神通境、虚道境。
先说元气境:初入门者为筑基境,能够修炼出灵气者为道感境,能够施展出术法者为神藏境,神藏境登顶者为逍遥境。
再讲神通境:元气之上可悟法则,得法则之力成就悟神,此境界叫悟神境,也叫神通境。法则大成者可得天地认可,此时可逍遥天地之间,世人皆称之为仙,这境界便叫仙人境。而仙人中有佼佼者称帝,三界认之,仙帝大多为榜首,于是也叫大君,此境界有名,曰:帝境。
(当然,严格来说帝境只是一个称号,并不是一个境界,在此单独列出,是因为后面的剧情需要。)
最后是道法境。
规则尽悟者得道、寻源,此境便称为:道境。
道境之后寻源,寻源问真,又称修真。
何以修真,便是自问,惑之不解,问之不结,如此便是修真。
(在此插一下:
若修真之上便是超脱,无欲无求无疑惑,如死何异?
若是在修真之上再加一个境界。
我想,那便是轮回。
我不喜,于是这书中,人之在世,修真不止。)
于是,太息诀便有了筑基境、道感境、神藏境、逍遥境、神通境、仙人境、仙帝境、道、修真,这九个境界。
雷鸣诀有三术六式:一曰:雷鸣诀,二曰:葬灵渡,三曰:道封天,此是三术。
三术各有两式:雷鸣指、雷鸣劫;冥门、轮回;诸天、道葬,此是六式。
六式之外,已是道境,修此法诀者,自当问真。
杨难一边泡澡一边体悟其中话语,默默自记。
许久,杨难才洗净了自己出的水来。
只是杨难正要离开时,他忽感头上枝叶婆娑。
他抬头看,看见三两发黄树叶落下,这时他忽而止住了脚步。
看着这三两落下的黄叶,在杨难得脑海里,不自觉地冒出一个词来。
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