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个人用秤钩挂着一块形状像菜刀,但比菜刀厚三四倍的豆腐在称。称好后,对面的一个人从左胳膊肘下的竹筐里取出了一个灰色的小布袋,那人熟练的从秤钩上取下豆腐,装进了对面那人的灰布袋里。这一切,她们看得那么仔细认真,奇怪的是豆腐竟然完好无损。

    再往前走,一个用装过化肥后剪开的洗得干干净净的尼龙布搭起的凉棚,在毒辣辣的太阳下,这倒是一个好去处。秀枝猫腰看了一眼,里面有汽水,人不多。她们高兴地坐了进来,在一条长凳子上,一人一瓶,慢慢地品尝主人“砰”的一声打开后,冒了一股白气,她们见过可没喝过的橙黄色的汽水。随着一口甜中略带酸味的液体进入体内,脸上的燥热和体内的干渴一下子荡然无存,身体似乎又回到了她们从家里出发前的状态。

    “这秀枝真会安排,真凉快,好舒服啊。”比秀枝大一岁的红梅抑制不住她内心得激动,竟放出声来。坐在一旁的小林c小红也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摊主看着这四个活泼可爱的像花一样的小姑娘,“你们是阿个庄上的。”小红刚想开口,秀枝抢在了她的前面,“我们是杨家河的。”秀枝怕多事,就付了钱,“走吧。”出了凉棚,秀枝一人给了一角钱。小林不要,秀枝强塞在她的手里。秀枝用一角钱买了十颗水果糖,一人一个,其余的留给了弟弟秀明。

    夏天午后的太阳放射着白茫茫的光芒,灼烤着大地c树木,还有四个从早到现在一直不停奔波的小姑娘,他们确实感觉到了累c感觉到了乏。这时,她们可能会在心里说,这还不如不来的!这是旅游的人们的共同感觉。她们哪里知道,这种感觉只有来了之后才会有,其实它只不过是旅游的副品,是快乐的另一面而已。

    坐在叶子硕大的梧桐树下,四个人脸庞上红扑扑的,谁也不说话,好奇地看着一个个和她们一样困乏地穿行在蒹葭镇街道上的人们。地上躺了两分钟的红梅,忽然翻起身,“我们还没去看官井呢?”

    “真的,不是红梅说,差点忘了。”秀枝抬头看了看天,“太阳还高高的,我们时间够。”

    官井,在镇子的中心。在井口的上面用石棉瓦搭起了一个约三平方米比井口大一点的遮雨棚。三面通畅,一面的一座水泥墩上安着一架辘轳。在墩子后面,辘轳把处伸出的一根粗木杆上缀着一个大石头。井口沿是用杏木做成得一个正方形的木框,井口边上多处被井绳磨出一道一道的小槽,它的宽度c深度刚好和秀枝的右手食指一样。秀枝好奇地把手指放进小槽里摸了一会,很光滑。官井,是蒹葭镇的一景,倒不是她有多美丽,只是这一汪清澈的水哺育了镇子上多少代人。她存在于这儿的历史有多长,也成了一个谜。比较一致的结论,她的年代和女娲生活的时代差不多。

    镇子的东南西北按中国传统的城市功能设计布局,没有啥特别的地方。唯一能叫得响的就数城西的女娲庙了。女娲庙之所以放在城西,据说是八卦里西主生门,寓意是让女娲保佑蒹葭镇人丁兴旺,永世繁荣。至于这个女娲庙有多少年头,镇上最年长的秦老爷只能说,“这打我是个娃娃的时候就有来。听老人家说,这可能是女娲造了人之后,累死在这达,她的儿女们为祭奠她妈,就修了个坟,埋在这达。后来又不知道是阿一个朝代又在这达盖了这座庙。反正每年老历的正月初七的阿一天,庙上人山人海的,热闹得很。”

    “三姐,这都几年前的事了。”似乎这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是专门用来秀枝给三姐讲故事的。故事的结尾就在车到站的地方。

    “快到了,我们蒹葭镇大得很。买完梨我领着你到处看看,再去一趟我娘家,看看我妈。”秀枝给明竹说。

    “就是,我也很想去,还没见过姨娘来。秀枝的故事还真多,没发现,你还是个调皮的鬼姑娘。”明竹的揶揄里含有夸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