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c前进,向着蒹葭镇前进!”高举着挥动着右手的红梅向着蒹葭镇的方向跑了起来,秀枝c小红c小林也当仁不让地追了上去。
路边的山花向她们颔首致意,小树林里的鸟儿聚集起来,盘旋在四个小姑娘的上空,婉转啁鸣,与她们一路同行。
蒹葭镇上的人真多。夏天的麦子已收入归仓,秋天的庄稼还在地里生长,清水河流域的人家又到了一年闲一些的时间了。农忙时让人带着买上一双袜子的小集这会儿要专门去蒹葭镇逛一逛。
十里八乡的人们从秦纪c承安c静东三个方向,一个接一个的朝蒹葭镇聚来。看上去比她们大三岁的两个穿着花衣裳的姐姐,一个肘腕里挎着一篮子鸡蛋,一个右胳肢窝里夹着一只老母鸡。两个人说着笑着,高兴地鸡屎拉在衣服上都没觉察着。
一个人担着一担辣椒,扁担的一头挂着一杆秤和一个秤砣,秤砣在有规律地跟着他扁担的上下甩动也有节奏地“叮当c叮当”的敲打着秤盘,像是他的开路器。
两个拉着一架子车木材的人,看上去像是父子两,父亲在前面拉,儿子在后面推,他们脸上的汗水流在了脖子上,谁也顾不上擦一下。
一辆不知从哪儿来,又向哪儿去的班车。司机的喇叭也快打爆了,车前面的c左右两边的人,好像都是聋子,没人理睬。班车只好能走一步就挪一步,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原地停着。
新华书店里,只能隔着并不远的柜台看。幸好她们都眼睛明亮,最多只能看看书名,因为不买,谁也没有要过来细细翻一翻得想法。
文具店里,铅笔盒上面绘着有白点的大红蘑菇下一只小白兔在吃青草;威严耸立的城楼的上空放射着红红的光芒;飞舞着大雪的草原上两个小姑娘在保护着羊群。那么多的笔盒c钢笔c铅笔都卖给谁啊!秀枝的心里产生了莫名的疑问。
百货商店的屋檐下c门窗上的一块墙壁上,尽管有些斑驳褪色的样子,可字迹看上去倒还清晰。
商店里面,柜台上码放得整整齐齐c花花绿绿的布料,一大卷一大卷的,那要做多少件衣服c裤子。刚才在街上看见的一个小姑娘穿得红条绒的系鞋带的塑料底子的方口布鞋,商店里的货架也有。两个老汉在买手电筒上用的灯泡。一个女的售货员抓了一把小灯泡放在了柜台上。他们两个拨来滚去地挑了好一会工夫,一个老汉拿起一个,把灯泡的屁股顶在大拇指的指甲盖上,看了半天,怎么不像儿子说的会发出光亮。“换一个,这个坏着来。”一旁发笑的售货员也没说啥,拿出了一个手电筒,装好电池,安上老汉手里的那个灯泡,一推电门,竟然发出了光。事实说明这个灯泡没有“坏着来”。
吃午饭的时间过去了将近半个小时,她们只记着高兴,没听见肚子里发出得咕咕叫的声音。在镇上唯一的一座水泥桥上走一走,看一看,也是她们这次来蒹葭镇的一项重要内容。
刚准备上桥时,桥头一家买荞粉的摊子止住了她们急匆匆的脚步。其实,荞粉在清水河一带,家家都会做,是一种最普通不过的小吃。她们就喜欢镇上人用一个铁制的像一个短把的带刺的漏勺一样的东西,在一坨荞粉上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一个圈,根根均匀c细长c发亮。家里最好的是手巧的妈妈切得一棒一棒的,咋能和人家的相比呢。花上两角钱,味道也和家里的大不一样。
桥的对面是粮食市场,菜水也在桥的那边买。桥底下的滩涂地上是牛c羊c骡c马,木材市场。红梅想去看买菜水的。她们走上这座从未走过的水泥桥,爬在磨得光滑的栏杆上,看着清清的河水没有一点着急的样子,缓缓地向着太阳西沉的方向流去。不时河面上会有一个小小的水漩,鼓起像白色花朵一样的形状;有时还会飘来几片树叶段葱叶根踩烂了的辣椒疙瘩驴粪。
菜水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