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毛嫂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包花生糕。花生糕是开封特产,源于宋朝,久负盛名,食之口味桦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无穷,是大众喜欢的特色食品。当然,更使妈妈感到欣慰的是,她的思想压力解除了,不用再为工作和孩子的事两头繁忙c两头辛苦了,脸上自然多了些笑容,心里多了些舒畅。她经常夸毛嫂能干,待我好,是个有心人。

    特别是我断奶后,毛嫂给我做饭一日三餐不重样,变得花样让我吃好吃饱,这里我要多写几句夸夸她。比方说毛嫂做的瘦肉粥,把瘦肉剁成细末,把青菜切碎,然后把米放在锅里,煮至肉烂粥稠即可。比方说蛋羹,把鸡蛋打入碗中,用凉开水打匀,然后把剁碎的虾仁和肉菜放进碗中搅匀,蒸几分钟即能食用,等等。反正,她给我做的饭精致c细腻c好吃,连幼儿园的阿姨们都想尝上几口,解解馋。有时,妈妈常常为幼儿园阿姨吃了我的饭,弄得她心里不舒服,生怕饿着我,慢待了我。

    不过,话又说过来,虽然毛嫂给我做的饭精细c讲究,每顿都不重样,可我怎样吃就是长不胖,还经常生病。反正,那时候左看右瞧,我是一副瘦兮兮c病怏怏的模样,挺令人痛爱怜惜的。一次,在外地学习的父亲探亲休假回来,见我瘦成这样,就剩皮包骨了,便说:“人家农村小孩吃饭不咋样,却胖胖的,红光满面;我们的孩子一天三顿吃得这么好,怎么长不胖呢?”

    父亲说的话正是,我成人后就见过这样的农村小孩:穿得窝窝囊囊的,流着鼻涕,衣襟上还留着饭疙疤,啃吃着蒸红薯,长得胖乎乎的,脸蛋红通通的,人虽邋遢却很结实健康。这幅画面给我的印象很深刻c很明晰,一直在我脑际里盘存着,根深蒂固。

    其实,妈妈在北京学习时,专门学过幼儿合理膳食这一课,也懂得“粗粮杂饭营养全,既保身体又省钱”的饮食方法。有时,妈妈让毛嫂给我弄些粗粮吃,可我吃惯了饺子c肉丝面c瘦肉粥等之类的细粮,每逢吃到不对口味的粗粮饭时就跑,毛嫂追上我才吃一口,一顿饭下来,毛嫂受累不少,但她从不训我怪我,照样对我很好,好像习惯成自然了,不足为怪。

    说真的,我是爸妈的第一个孩子,妈妈为我舍得花钱,只要毛嫂开口要买什么东西,妈妈都能满足她,从不吝啬钱。再说,钱花在我身上,妈妈也高兴,只是到头来,钱没少花,力没少出,我却长不胖,比起人家胖嘟嘟c实墩墩的孩子,这是出钱出力不见好的事,能不让人懵懂费解吗!?

    反正,那时候的妈妈,心里有数有谱,只是在怎样喂养我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树欲静而风不止,妈妈和毛嫂也没有办法,只得顺其自然c感同身受,喂成啥样是啥样了。这就是妈妈那时的心态和无奈。

    大概是毛嫂待我好的缘故,这种感情上的爱心一直延续到我长大成人之后,她们仍像待自己孩子一样,忘不了那个年代的经历和情感,去吻合那起初的怜惜和痛爱。

    记得有一回,我听说毛伯伯在烟厂菜市上卖酥油饼,生意挺火挺好的。他是毛嫂的丈夫,部队的大厨,退休后卖酥油饼做些小买卖。他做的酥油饼特别好吃,堪称一绝,老远就能闻那香喷喷的味道,吃一口酥脆香软c既焦又嫩,好吃极了,吃一次还想着下一次。

    毛伯伯见我来买酥油饼,特别高兴,给我切了好大一块,也不要钱。我要给他钱,他还不高兴。没法子,这种情感无人替代,都到这个份上了,充满着人情味道,双双去感受那过去的影子和厚爱。

    还有一次,家中来客人,毛伯伯来家里做饭。他炒菜特别好吃,香甜焦嫩的红烧排骨,肥而不腻的东坡肉,清脆可口的葱油藕片等。他还会做一种汤,不用放味精,就用一些瘦肉丝,煮煮后挖挖沫加加水,做出来的味道特别利口鲜美,喝一碗还想喝下一碗。

    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