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04一18下午4:24(发)

    https:baidu/pa/c/360d一n/ip/377560496htl

    豆瓣文章:《终极对决:释迦摩尼大战耶稣基督》

    照理说,全球宗教pk战“打”到现在应该可以宣告“闭幕”了。接下去我要做的,就是对惨烈的淘汰赛中唯一的幸存者——基督教进行深入剖析。

    然而在用“绝对估值法”对基督教进行全方位扫描之前,我还想再来谈谈佛教和基督教的异同。

    中国人的信仰

    有人说,上面你不已经在对印度诸教的分析中把佛教一同一ut了吗?不是已经得出了“基督教胜出”的结论了吗?怎么这会儿又要回头再让释迦摩尼大战耶稣基督呢?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人来说,在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世俗价值观方面,儒家的影响无疑是最致命的,但如果上升到宗教层面,则佛教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儒道两家的总和。

    正如我上文说的,儒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形而上的宗教体系,根本无法满足中国人对宗教的需求。而道家虽然发展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它在与佛教长期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

    因为与道教相比,佛教有一套非常精美的看起来更加完善的形而上的教义体系,而且有一套比道教宫观制度系统得多的寺庙制度,以及比道教宫观戒律严格得多的佛教寺庙戒律。佛教深邃的哲学内涵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感觉很“靠谱”,而佛教相对容易而系统的信仰修炼体系又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觉得很“靠谱”。说的通俗点,佛教提供了一套比道教看起来更“靠谱”的从现实的“痛苦”及“无常”中得救解脱的方法。

    用冯仑的话说,不管什么宗教,核心都是提出了一整套管理的办法,而佛教倡导仁慈不自私,否定世俗世界的种种繁华和诱惑,教人通过苦修来达成自我克制并最终实现压抑一切内心罪恶的的终极生命状态,正所谓“无欲则刚”,而能达到这种完全“无欲”的境界就称得上是佛了。

    看上去挺“靠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系,加上佛教所强调的“放下执念”的教义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民族c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特定精神需要。在中国,佛教更是成功实现了与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思想“和而不同”的外来宗教本土化的“华丽转身”。因此随着佛教在中国人信仰层面的逐渐上位,道教则相应的逐渐降格,到了宋元以后,就成了书符念咒,遂鬼驱魔的玩样儿。

    因此对普通的中国人——更准确的说是汉人来说,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前,他们一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压根说出个明确的宗教信仰来,即儒道释“三教合一”,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信哪家;另一种就是自认为是纯正的佛教徒,尽管他们所信的佛教中早已不自觉的参入了许多其他宗教的元素。这是因为东方的儒道释三大宗教,都属于自然宗教,都很强调“和谐”,不会对其他宗教有很强的排斥和敌视。这和中东的天启宗教(犹太教c基督教c教c摩尼教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东方打不起宗教战争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我们会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妻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许下某种愿而在佛前持斋一月或一年,而她的丈夫则是一个儒家的学者,但却能对妻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宽容。然而在西方,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丈夫是基督徒,而妻子是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在《西游记》中,“三教合一”的理念中演绎得极其生动而自然。众所周知,《西游记》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佛经的故事。这显然是个佛教故事。但在吴承恩的笔下,这个佛教故事里不但有如来佛祖c四大菩萨c阿难迦叶等佛教系统中的“原班人马”,还请来了玉皇大帝c太上老君等原属于道教系统的角色,另外还有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