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同,乃是因为它始于上帝对我们的爱,而非始于人的思想。这是对爱的体验,而并非仅仅是一种关于爱的讨论。正如克尔凯郭尔在他的一次祷告中所说的:“假如人忘记了上帝的爱,即天上地上一切爱之源头的话,又怎能正确探讨爱呢?你没有留下一样东西,而是将万有都在爱中赐给了我们,你就是爱,叫那爱人者唯有借着内住在你里面才得以成为他之所是!”
基督徒对爱的渴求主要是由上帝属天的品格促发的。是上帝先爱了我们,这爱表现在赦免我们的罪和使我们与他和好两个方面,这种爱支配了基督徒对人类之爱的理解。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的缘故,基督徒对爱的渴求不是从败坏来的,而是从对爱的体验c从寻求更多的爱中来的。我们已经“尝过了主恩的滋味,就知道上帝是美善的”。
上帝的爱是三一神本性的彰显:上帝是爱的源头,基督我们的救主和救赎主是爱的表达和彰显,圣灵则是这一牺牲之爱的提醒者。在旧约圣经中,用作爱的单词表达的是上帝慈爱的自发与完满,这爱不是一种为选择一个而必须拒绝另一个的爱,而是一种满溢的丰盛。另一个用作爱的单词,表达的是上帝与自己子民之间的盟约,常被译为“慈爱”,这个词表达了上帝对我们的信实与怜悯。它强调上帝救助并安慰自己子民的永不衰残的乐意之心。向他人表达这份诚信就是在反照上帝自己的属性。第三个用作爱的单词表达的是怜悯之情,对其他人抱有同理心。
在圣经中没有为放纵之爱的心醉神迷与疯狂留下丝毫余地。与之相反,却有让人尽心尽性尽力爱上帝的命令。这是对上帝恰当的回应。正如一个男人“恋慕自己的妻子一样”,他也要如此“爱慕上帝”。“你要爱人如己”的诫命同样反映了上帝对我们的爱。爱并不是一种未知c难以表达的渴求,而是一种对上帝之爱的可知的和可体验的模式。使徒保罗告诉我们:“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上帝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
基督徒的爱并不是指赢得爱慕者所追求的那个人,或满足个人的。它既不是自足的,也不能自我满足。基督徒的爱乃是向他人行善,彼此担待,彼此和好,彼此相爱,彼此分享,以牺牲的方式来彼此建造,一同长进。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爱的颂歌”中所提到的爱是如此不同,它根本没有高举人类“爱”的观念,翻译者常常更愿意将其称为“圣爱”或“仁爱”。耶稣教导说,我们正是受邀进入这个爱的国度中作神的儿女。基督之所以发出神圣的爱,乃是要创造一个新的“族类”。在这种爱中,有一种新责任,用保罗的话说:“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
这就是行动的基督教。去如此爱人,就是将上帝接纳到我们内心,我们无限亏欠上帝的正是这种伟大的爱。这就是我们与其他人共享的爱,好叫我们在教会群体中生活,彼此共融,人人为他人。这种与上帝永恒相连的爱永远长存,永不废去,永不幻灭,永不失望,也永不背叛。
如何既爱自己又能舍己?
神学家虞格仁认为,对上帝的爱与对自己的爱处于不可调和的冲突中。但达西神父在他所著的《爱的理性与心灵》中,论述了在这两种爱之间没有任何冲突。他写道:我们想知道,一个从本质上注定要爱自己的人何以能同样也爱上帝胜过自己?如果能说明人在真正爱自己时,他实际上也是在爱上帝胜过爱自己,那这个难题就得到了解答。
达西试图说明,欲爱是人天性中的爱,而圣爱则超越了仅仅属于人的界限。舍己的爱,远超过人头脑中的方式,甚至到了非理性的地步,人同样是为此蒙召。欲爱与圣爱如何能统一起来?上帝的什么属性使我们同时既能爱自己又能舍己?
使徒保罗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