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8/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能及。

    蔡元培一生做官机会太多,

    想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招手即来,

    然而他生性极为豪放,对钱毫无概念,

    为将名流c学生汇聚一处,时常请客。

    私交上,一生受惠于蔡元培的数不胜数,

    陈独秀c鲁迅c胡适c梁漱溟c

    c刘开渠c王云五等等

    甚至到了晚年,蔡元培旅居香港,

    自家生活极端拮据,却不忘周济他人。

    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

    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

    时常将他写的诗作呈给蔡元培。

    蔡元培知其生活清贫,赠法币十元,

    每月皆然,历数年而不断。

    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可谓世间少有。

    然而,1940年3月3日,

    蔡元培起床后刚走到浴室,

    便口吐鲜血倒地,两天后不治而去。

    死时,没有一间屋,一寸土,

    医药费一千余元,夫人无法支付,

    只能典当衣物处理丧事,棺椁的费用,

    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

    谁能想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之人,

    一手塑造了新北大灵魂的宗师,

    死时竟然清贫如此,令人唏嘘。

    直到临终前,他看到的,

    仍旧是民族被杀戮,国土遭沦丧,

    无财物傍身,只留下两句遗言:

    “科学救国,美育救国。”

    得知蔡元培病逝消息后,

    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公祭,

    延安举行各界追悼大会。

    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c人世楷模”;

    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

    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如此之高的评价,尽全国唯有此一人。

    提及先生的离去,傅斯年甚至喟叹:

    “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文化:

    一曰,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一曰,西欧自由博爱之理想。

    此两种文化,具其一难,兼备尤不可觏。

    先生殁后,此两种文化,

    在中国之气象已亡矣!”

    07

    知识分子应该像探照灯,照亮民族的未来

    前不久,作家刘震云在北大演讲,

    提及蔡元培这样的民族先驱者,

    他谈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

    “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

    “一个民族的知识分子,

    除了要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c当下,

    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

    每个知识分子的眼睛要像探照灯一样,

    更多知识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灯一样,

    要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如果这些探照灯全部熄灭了,

    这个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

    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中国演讲,

    正好目睹了“五四”前后整个过程。

    得知蔡元培对北大的影响,他无比感慨: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

    牛津c剑桥c巴黎c柏林c哈佛等校长中,

    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

    但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

    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

    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